Wednesday 31 December 2014

美元強勢 樓股閉翳

在2007年11月,有巴西名模高調表明拒收美元酬金。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一面倒看淡美元,但諷刺的是美元其實已經差不多見底。其後,美元在金融海嘯時迅速反彈,並在2011年中踏入牛市。美元起初平穩地升值,反映美國經濟較其他經濟體系恢復得快。在2014年,美滙指數在下半年大升8%,這主要是因為日圓和歐羅都偏弱(同期兌美元貶值16%和11%)。到了今時今日,美元轉強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共識,大家只是推測到底會升多少。翻看歷史,美元對上兩次的牛市是在1979-1985(6年)和1995-2001(6年),升幅分別為+67%和+40%。如果由2011年中開始計,這次的美元牛市走了三年半,大概只是一半路程,累計有23%升幅,理應尚有上升空間。
上述兩次的美元牛市在本質上頗有差異。美元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大升值,是因為央行狠下心腸加息降服通脹。其後由於美元過強,美國便於1985年訂立廣場協議促使日圓和德國馬克升值,令美滙的升勢頓止。在上世紀90年代的美元牛市則是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背景下發生的,當其他國家的貨幣相繼貶值,美元便升了值。當時美國通脹低,經濟並無受到外圍太大的拖累,相對上安全,令美元成為資金避風塘。
按目前情況而言,這次的美元牛市似乎跟1995-2001年更相似。現時日圓和歐羅疲弱,倚靠石油出口的國家有貶值壓力,而新興市場的增長亦放緩,持有美元資產是一個穩妥的選擇。美元轉強理應不利香港的樓市及股市。首先,資產價格會因為美元升值而作出調整。此外,部分資金亦可能會離開香港,重投美國的懷抱。
亢龍有悔心態作部署
除了資金流向以外,美元轉強亦有一些經濟原因支撐着。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美國明年的GDP增長為3%,而這幾乎是眾多發達經濟體系之冠。按顧問公司BCG推算,美國的工業成本大概較澳洲低23%及較法國及意大利低20%。同時,美國的頁岩氣油革命亦有助減低石油入口。這有助改善美國的經常賬。有評論認為美元升值會拖累出口,為GDP帶來壓力,但最近油價急跌有望將此抵銷。另外,美國現在的貿易夥伴亦較30年前時多,以廣場協議般的方式壓制美元升值會遠較1985年時難,單單是要人民幣升值已經不容易了。
常言道:「眾地莫企」。當美元升值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我們便不能再期望它仍然會大升特升。我認為美元在未來兩年升10%至15%還是可以的,即是整個牛市累計升幅為33%至38%,較上一次牛市略低。市場現時普遍預期聯儲局將於2015年下半年加息,在美元升值的環境下,我們明年宜以亢龍有悔的心態作投資上的部署。

Wednesday 24 December 2014

小敵之堅 大敵之擒

日本在五十到八十年代的經濟發展,被不少教科書形容為奇迹。古語有云:「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我們做事必須因時制宜,絕不能墨守繩規。同樣地,日本在過去賴以成功的模式並非永遠行得通,一個國家走到不同階段時,往往需要不同的模式。
美國在二戰後,曾經企圖在日本削弱大財團的勢力,例如拆散財團對屬下公司的股權和鼓勵員工建立工會。這是因為美國認為財閥壟斷會較容易出現軍國主義。最終,由於美國只管治了日本7年,而且當時美國更要依靠大量日本人執行其政策,再加上日本幾百年的文化,上述計劃只能得到有限度的落實。結果,在二戰後,日本主要的財團再次抬頭。無可否認,這在重建經濟的時候是好的,因為企業更加具規模,間接加強了效率,將資源集中。
大財團長期壟斷不利創新
今時今日,大財團模式的短處開始浮現。新科技和互聯網令不少行業的資本門檻已經沒有以往高,而社會改變的速度令敏捷和靈活比規模重要。當大財團的地位穩定下來後,這些企業的創新便無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這種情況有如中國在戰國時代是百家爭鳴,但是當秦漢統一後便獨尊儒家。在發展的初期,企業只需更廉價地複製外國的技術便可,但是到了後期便必須自己研發創新。如果經濟是被大財團長期壟斷,這在初期是有利,但是長遠卻未必有利。
日本民眾的團體和合作性相當強,社會的壓力令民眾不敢做什麼破格的事。以往的MBA課本不斷歌頌日本式管理,讚揚企業做事精確,計劃周詳,各部門的配合絲絲入扣。問題是,這種文化發展工業當然是好,但是一旦涉及金融及新科技領域則略有不足。美國的文化是鼓勵人不要懼怕失敗,要勇於嘗試,所以特別多人創業,相反,日本在九十年代經濟低迷時,企業裁員令部分人抵受不住壓力而跳樓自殺。這種高壓的文化令日本精於複製外國產品,在生產過程裏精益求精,但卻不鼓勵人創新。
日本人儲蓄率高,銀行坐擁大量存款,並掌握了經濟中接近九成的融資。以一個這麼發達的經濟體系而言,金融業實在不算發達。在二戰後,銀行的貸款推動了各項固定資產的投資。一個國家的發展起初是能以錢堆砌出來,但是到了後期便是看軟實力。GDP絕不能全面地反映經濟的實質發展,它只是眾多數據中的其中一項而已。

Wednesday 17 December 2014

A股升市其實反映經濟弱

內地有研究報告認為內地A股火熱,是「文景之下,必有牛市」,其立論既獨特又有娛樂性。過了萬聖節,A股方始出來嚇大家一跳;內地股市的火熱與香港的上落市相映成趣,正好反映出國內和國際資金的差異。傳統的教科書認為股市是反映經濟的狀況,不過,我反而覺得A股升不是反映內地經濟強,而是反映經濟弱。下文將從實體經濟、資本市場和借鑑今三個角度,淺談A股的升勢。
從經濟的角度而言,內地11月的經濟數據失色:發電量按年僅升0.6%、1.4%的CPI升幅為五年來最低、PPI按年跌2.7%,幾乎沒有任何一項數據能讓人鼓舞。就算股市是領先指標,經濟數據是滯後指標,滙豐的11月PMI亦僅為50.3,而減息的影響相信亦有限。習李改革雖然能提升效率,亦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股市反映這些利好消息理應需時。大興土木搞基建亦受制於邊際生產力遞減定律,所以經濟暫時實在並無大幅擴張的勢頭。換句話說,單單以經濟狀況似乎難以解釋目前股市的表現。
實業倘興旺 毋須炒股票
從市場的角度而言,A股這次的升市由估值低殘的金融股帶動。金融股的升幅是大市的兩倍,但跟消費有關的股份卻表現平平,升市並不算全面。另外,A股龐大的交投量主要靠孖展推動,而這是不能長久持續的。內地最近數月樓價回軟,信託和理財產品的息率亦相繼回落,民眾調高股票的投資比重相當合邏輯。金融股估值低,安全系數高,有資金追捧合情合理。當這些大盤股被炒起,指數節節上升,散戶便一窩蜂入市。股市主要是因為資金推動而上揚,背後企業的經營環境卻不見得有重大的改善。如果資金炒高了股市,這將是中央減持國企股份的良機,順勢加快私有化,借民營資金提高經濟的生產力。
如果實業興旺,民眾又何須炒股票?香港在五六十年代除了1961年較好之外,整體上股市表現都差強人意。除了成交量增長不甚明顯,連上市的新企業亦不多。在香港經濟急速成長,工業發展如火如荼之際,股市基本上未能成功幫助企業融資,股市和實體經濟可謂長時間脫節。其實,當時製造業的資本門檻低,各項成本都不高,所以大量的資金把握機會走了進去。在經濟真正興旺時,資金反而沒有流進股市,而是在實體經濟打滾。內地現時的問題是實體經濟沒有太多範疇值得投資,民眾便「被炒股」。A股的升市會不會倒過來,是一個語重心長的警號?
最後,我希望用本報這個專欄做一件私事。摩根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曾經這樣說:「結婚是一生人最重大的投資……一旦婚姻投資得當,你的事業也將隨之迅速達到高峰;假如把婚姻視為兒戲,草率地決定,那麼隨之而來的懲罰將是離婚,精神痛苦,存款金額的銳減。」我沒有成就,沒有才華,沒有家底,更加沒有樣貌身材;我承蒙你厚愛,只能以赤子之心,無條件地愛着你作報償。我知道你有看我的專欄,既然王祖藍在電視上求婚,我亦不甘後人,乾脆在專欄裏求婚:晞雯,你願意和我相濡以沫,共諧連理,成為我一生最重大的投資嗎?

Wednesday 10 December 2014

李嘉誠似走包玉剛舊路

包玉剛,寧波人,未夠30歲已經在上海銀行業打響名堂。戰後,包玉剛目睹共產黨將土地沒收,將資產國有化,後來發展船務。經營船務的好處是資產都浮在海上,並自有一套國際規矩,並不容易被鎖死。李嘉誠最近高調進軍飛機租賃業務,是否又在走包玉剛的舊路?按媒體報道,李氏會向不同的賣家買入多達160架飛機。行內的兩大龍頭分別是General Electric和International Leasing Finance Company(ILFC),兩者分別有約1700和1000架飛機。李氏若要在飛機租賃業佔一席位,仍然有一大段路要走。
綜合而言,飛機租賃對李氏是一舉三得:
1. 李家縱然有錢,但是過江龍到國外進行收購畢竟未必會有當地政府的祝福。飛機租賃是國際的大茶飯,主要是按照開普敦公約等國際慣例運行,並無地域國界的限制,毋須仰人鼻息。
2. 如果只有一小筆資金,要賺取高回報不難。不過,當李氏要投資的資金是以百億元計,飛機租賃業務吃進的資金多,在管理上較為方便。以ILFC為例,整家公司的員工不足300人。管理航空公司肯定遠遠比飛機租賃複雜。
3. 長和系的資產負債表穩健,融資成本低,經營飛機租賃能賺取較大的息差。ILFC的創辦人起初正是看中了AIG的AAA資產負債表才會跟他們合作。
飛機租賃現時的融資成本為LIBOR加400至500點子,然後收租能賺大概 8至10厘息,所以息差可謂相當和味。在過去兩次危機中(2001和09年),飛機租金下跌約兩成。飛機與船務有一重大差別,就是飛機製造商寥寥可數,但船廠卻到處皆是。因此,前者的供應有限,而後者的供應卻可能會大增,令船務的調整周期較長。再者,飛機的租約長,所以租賃業務有可預算的現金流。
更重要的是,租賃公司能以飛機為抵押品,向銀行借高達飛機市價七八成的金額,然後透過槓桿擴大ROE。整盤飛機租賃生意的要訣便是找便宜錢,所以如果有國開行這一類靠山,當然是無往而不利。
飛機租賃業大有可為
未來幾年出廠的飛機數量,將會達至新高。過去三四年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不俗,廉價航空大行其道,美國亦有不少飛機老化要退役,所以累積了不少飛機訂單。油價在金融海嘯後高企在90美元以上好一段時間,令航空公司有誘因換進更新科技、更省油的飛機。例如,據波音估計,B787的營運成本較B767低16%至19%。以往飛機的壽命約為25年,但隨着科技進步,飛機的退役機齡愈來愈早,令舊機的租賃更困難。當先前的訂單相繼完成,飛機融資的需求相信便會提高。隨着歐洲銀行漸漸退出需要美元融資的業務,他們開始退出飛機租賃,而一些亞洲銀行則填補了這個空缺。另外,對坐擁大量美元的主權基金而言,飛機融資亦不失為一個好的投資渠道。
李氏在過去十年基本上是主力投資在有穩定現金流的業務,然後再拿一小部分資金搞科技創投,小賭怡情。CY叫人離開香港往外闖,而香港最早往外闖者之一便是李嘉誠。哦!明白,原來李生早就是CY肚裏面條蟲。

Wednesday 3 December 2014

油組不減產的五問五答

環球經濟放緩和頁岩氣令美國減少石油需求,在過往數月都為油價帶來壓力。OPEC上周宣布維持產量不變,油價應聲下挫。本文將以五問五答淺談當下的情況。
沙地能左右油價
問:沙地的角色為何舉足輕重?
答:沙地去年的石油產量為全世界13%。由於地質學上的緣故,沙地產油成本低,並且能在短時間內增加及減少產能,這異常地高的彈性令沙地有時候能在關鍵時刻左右價格。
沙地盡量減少外資對其油田的控制,自主決定供應量。例如,如果有個別OPEC國家不遵守共同訂下的產量,並增加產量以圖推高石油收益,沙地亦可增加產量壓低油價,懲罰不守規矩的國家。沙地在油組國中擔任警察,令她有一定的話語權。
問:其他國家會否減產?
答:對於沙地這次決定,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家都感到不滿。上述三國佔全球石油產量近兩成,那麼這些國家又能否組合起來,共同減產來支撐油價?
委內瑞拉和俄羅斯分別要油價在160及110美元才能平衡預算,兩國都倚靠石油收益支撐其開支及債務。如果這些國家減產,就算油價回升,亦未必對整體石油收益有利,而且沙地更可以增產令油價維持在較低水平。當沙地挾着整個OPEC的力量(其實委內瑞拉亦是當中一員),個別國家是難以與其角力。
問:這次油價下跌對頁岩氣革命有多大打擊?
答:不太大。美國頁岩氣的產量在過去幾年大增,當中有不少上游的開發商是趁低息發債從而進行投資。有些頁岩氣井在油價40元一桶的水平已經可以收支平衡,有些則要100元以上。如果未來一兩年的油價為70元,其實有一部分的氣井依然會有盈利。
整個行業的產能當然會因為有某些氣井虧損而下降,但只要剩下有足夠的氣井繼續運作,行業的開採技術仍然會不斷改善。這是任何新科技都會出現的熱潮和汰弱留強過程。
沙地畢竟難以長期人為地壓低油價,所以頁岩氣既然開了個頭,沙地現時希望壯士斷臂將其殺於萌芽時,恐怕已經遲了兩三年。
油元弱不利美國國債
問:油價如果長期低迷,對石油美元會有多大影響?
答:有評論認為,油價下跌會減低石油美元的影響力,從而左右美國國債孳息。中東去年佔全球石油產量三成,即是每天產量為2500萬桶。如果每桶石油賣70美元,這便是每年6000多億,金額已經跟一個小型的QE相若。
當然,中東並不是將所有的石油收益都買美元資產,但其他國家(不只是中東)亦會以其石油收益買美元資產。雖然美聯儲退市和石油美元偏弱,都不利美國國債,但是新興市場放緩又把部分資金推向美元的懷抱,減低負面影響。
問:既然喪鐘已經敲響,中東又能否減低對石油的依賴?
答:難。在中東成功轉型的國家不多,杜拜的成功是有相當多偶然的因素,而整個中東亦只容得下一個杜拜。
杜拜有幸出了個相當有魄力的領袖,滙聚了區內的資金,再從而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所以杜拜模式在區內是較難複製。另外,當地人已經習慣了長期安逸的生活,看事情不科學,太受宗教影響,要改變這根深蒂固的文化着實不容易。中東依賴石油早在幾十年前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如果建立多元經濟是容易的話,她們便不會身陷現時的困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