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4 June 2011

强弩之末──繼續看淡香港樓市

筆者在4月27日的拙作「高處不勝寒:香港樓市將調整」中預期,香港樓市已經暫時見頂,而且在未來6至12個月可能會調整兩成(回到2010年年初的水平);樓價在3月、4月因為銀行加按揭息率而升勢暫緩,但到5月又因為賣地成績理想、氣氛轉好而繼續上升。
中原指數上周升穿100點的心理關口,由2008年年底至今,累計有七、八成升幅。除了豪宅錄得不錯的升幅之外,連元朗、天水圍,甚至是離島等地區的樓市都大旺,情況令人擔憂。踏入6月,筆者傾向相信樓市已經是强弩之末。
首先,5月的升市只是乾升,成交量不多。翻看5月拍賣數幅地皮的紀錄,面積及金額都偏細,對後市指標性不大,其中只有司徒拔道的豪宅地皮較為像樣,由新地(016)以45億元投得(呎價24829元)。就算賣地成績理想,地產股在5月的表現亦頗為疲弱。上周波老道地皮以116.5億元拍出,呎價約27000元,屬市場預期下限。地產商態度亦明顯地較為審慎,競投財團不多,結果拍賣官在三口價後便把承價調低,氣氛一般。
按息還會上升
睇好一方經常引用的論據是,香港樓市已經由700萬人的市場變成14億人的市場,一手盤買家有將近三成是內地客,樓價在供不應求下當然升不停。我們印象中的內地買家是帶着一箱箱現金到香港買樓,毋須按揭,一買就是十數個單位;在內地現在資金緊絀下,我很懷疑內地買家是否依舊是如此水頭充足。「四叔」李兆基在恒地(012)股東會中更表示,內地銀根緊絀,暗息(從地下錢莊或私人借貸等渠道借錢)高,可能令內地買家減少。
同時,樓市的政策風險漸漸增加。以前,政策風險是指政府以行政指令壓止炒風,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政府不會改變高地價政策,新招推出,樓價亦只會原地踏步數月便再穩步上升,政策風險不大;不過,金管局於上周五再次收緊銀行按揭成數,現在的政策風險已經蔓延至樓按信貸方面。港元存貸比率已經升至82%,新一輪的存款爭奪戰剛剛開始,按息未來應該還有上升空間。
有睇好樓市者認為,南下來港的內地客和本港有實力的投資者都是拿着一箱箱現金買樓。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如果筆者炒樓,我第一件事便是去銀行做按揭(尤其現在息口又低),擴大投資回報。要留意的是,樓宇按揭額由2000至06年一直變動不大,由2007年至今卻大升近五成。
資產價格跟信貸收放通常有莫大關係,目前樓市的升市某程度上亦是由信貸推動。按揭大升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當銀行由巴塞爾I轉往巴塞爾II時,按揭由於有抵押品,理論上風險系數較低,所以資本需求較少。低息環境亦減低令資金成本,增加炒家和投資者借錢買貨的意欲。
在買家卻步、銀行收緊樓按(加按息和減成數),以及地產商趕沽貨三大因素夾擊之下,要睇好香港樓市實在是愈來愈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