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1 June 2011

交易員之死 ── 黃金時期已過

金融業一向被公認為是個高薪厚祿的行業。最近筆者友人的子女將近畢業,因而問及在投行工作的前景。投行前線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崗位:交易員,分析員,推銷員和銀行家。筆聞集將推出一連四期的《四大皆空》系列,淺談這四大崗位,而本星期則先由交易員開始。
粗略而言,交易員的收入分兩種:交易佣金和自營投機。
前者是替客戶出/入貨,從而收取佣金。由於客戶找高盛還是找大摩買貨基本上分別不大,結果競爭令過去幾十年的佣金愈鬥愈便宜,再加上近年又有網絡證券商的出現,競爭更見激烈。除非該客戶持貨較多,需要交易員有技考地派貨出街,否則跟本無須找投行。
交投量減 佣金受壓
在2005至2007年的牛市中,對沖基金異常活躍,令佣金收入大旺。然而,在過去一兩年,受不明朗的宏觀環境影響,市場交投量大減,令佣金受壓。
自從雷曼倒閉以後,監管機構更為重視交易對家風險。現時有些證券是以OTC的形式買賣,而監管機構則希望把這些證券逐步轉移至交易所上買賣,令對家由投行變成交易所,交易佣金亦大有可能因而下調。據筆者友人所稱,某投行的利率掉期交易組目前有八十多人,而明年轉到交易所上買賣後便只需四至五人,將會令不少交易員失業。
新監管條例亦大力打擊投行的坐盤交易,但卻暫時未能清楚界定代客買貨和自營投機兩者之間的分別。無論如何,投行的坐盤交易規模亦應該大不如前。
過去一兩年市況反覆,並沒有明顯的大趨勢,自營投機要賺大錢並不容易。筆者亦認識的一些交易員其實是因為無知才賺大錢,他們對該項交易的潛在風險了解不足才有膽量不顧一切大手入貨。世事真是諷刺。
金融市場變化萬千,投資產品午時花六時變。十幾年前,窩輪並不普遍,當時的從業員人工並不特別高,但到今時今日卻賺過盤滿砵滿,而結構信貸產品也是同一道理。
產品命短 轉型恨晚
交易員入行時通常都只會專注於一項產品之上,而某些產品的興起和沒落可能只是短短十年時光。再者,交易員只有在牛市頂峰時一兩年才有巨額花紅,收入波動性頗大,整個工作生涯能夠賺到一兩個浪已經很不錯。
筆者見過不少交易員二十多歲入行,但到三十多歲時他們所熟悉的產品卻開始沒落,結果在低潮時被投行解僱。他們驀然回首,發現自己技能不多,想轉型時已經太遲。他們由百萬美金年薪的金融專才變成平民。投行在熊市時大刀闊斧地裁走一兩成交易員是很平常的事,而熊市每四五年便有一次,要在金融圈內站得住腳並不容易。
依筆者淺見,交易員的黃金時期經已過去,想入行者宜三思。
四大皆空.之一.下周續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