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9 March 2013

樓市或連跌幾年


有些事,就算我們一直知道它會來臨,但當它走到你面前之時,我們依然難免吃驚。就算所有香港人都知道現時的低息環境並非永恒,但當美國十年國債孳息升至2厘,然後滙豐再加按息四分之一厘,大家才記起樓市除了有政策風險之外,利率風險亦悄悄重臨。
筆者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其大意如下: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不斷印銀紙,但房價卻拾級而下,因此印銀紙並不代表樓價會上升。
香港樓價過高的主兇是供應短缺,與貨幣供應無關。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首先,美國印出來的銀紙絕大部分都沒有流進實體經濟,貨幣的流轉速度下降,所以通脹一直維持在低水平,銀行體系(甚至是影子銀行體系)的貸款增長不大。這批資金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而沒有流進股市,但卻大量走進國債和優質企業債避險(當然美國聯儲局亦吸納國債)。美國樓價下跌是因為樓市供過於求,所以房地產不具備成為避險資產的條件。
在歐洲,西班牙的樓市亦是供過於求,但德國和瑞士的房地產卻具備避險資產的條件,所以價格便隨着資金追逐而上揚,而香港的情況則與德瑞兩國相似。由於香港並無債券市場,新增的貨幣沒有如美國般流入債市,但卻流進了房地產。換句話說,美國國債和香港樓市同樣都是資金避難所,所以美國國債價格是香港樓價的一面鏡,國債價格如何,香港樓價也將如何!
至於美債孳息,筆者則認為會在未來幾年慢慢上揚(詳看2月27日〈聯儲局退市路線圖〉一文)。最近美國經濟正逐步改善,所以美股及美滙都不斷走強。美國的經濟復蘇並沒有一步到位的條件,單單是削赤和結構性經濟轉型兩座大山已經不容易攀過,聯儲局在短期內大幅加息的機會不大。
原理上,可能性最高的情況是十年美債孳息在數年間逐步上升,所以香港樓價可能會慢慢跌,隨時連續跌幾年。
香港目前的租金回報約為3厘。假設十年美債孳息升至3厘,然後再加上150點子的風險溢價,樓價便理論上要跌三分之一。香港的地產商都是超級富豪,都是絕頂精明之輩。長實(001)分拆酒店出售,新盤定價貼近二手市場。恒基(012)的粉嶺逸峯有300多萬元的上車盤。合和(054),鷹君(041)及新世界(017)都有意分拆旗下的資產上市,好讓資金回籠。
春江水暖鴨先知,既然富豪們都已經大打開口牌,記住記住記住,小心小心小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