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2 June 2014

內地經濟緩 香江天蠶變

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時,時任特首董建華常言:「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不過,二戰後的歷史卻剛好與此相反。在國共內戰和文革之時,香港成為了「避風塘」,大批人才及資金從內地湧來香港。香港往日猶如歐洲的瑞士,中東的杜拜,有獨特的定位。隨着香江被日漸「赤化」,中共在港的有形之手已經在避風塘中捅破了一個缺口。若然如此,現時內地經濟減速,又會如何影響到本地的經濟?
現時經濟逾六成為消費類。政府估算旅客去年在港一共消費2764億元,佔GDP約13%。內地的經濟放緩令4月份的消費按年跌10%,當中珠寶鐘表及名貴禮物更大跌40%,而這當然會拖低舖租,並令一部分在服務業員工失業。不過,一雞死一雞鳴,租金下調亦可幫助中小企,減少大集團的壟斷,令經濟更有活力。在捱過短期的陣痛後,最終的失業人數不會太大。這亦是轉型的好機會。
同時,樓市的內地買家減少將不利對樓價。內地買家在去年的第三和第四季佔樓市交易宗數的6%和8%。現時跟1997年的主要分別是買家負債較低,就算樓價下跌對消費及其他經濟的各個環節的打擊較當年低。港人在經歷了1997至2003年後,我們在2009至2013年的這段升浪較為理性,加上金管局的各項措施限制槓桿,樓價跌兩三成並非大問題。樓價下調反而會令年輕一代有上車的機會,減少社會的怨氣。
過去幾年,以港作為亞洲區域總部的公司數目並無增長。一般公司在亞洲設總部,香港和新加坡是兩個熱門選擇。港的優勢是背靠祖國,而新加坡則與東盟為鄰。在中國加入世貿後的十多年,外資普遍是艱苦經營。如果內地經濟放緩,有不少外資公司可能打退堂鼓,將亞洲總部遷移至新加坡。另一邊廂,有些內地企業亦會延遲走出去的計劃,暫緩南下設辦公室。在兩頭縮的情況下,高薪專業人士將因此大受打擊。
真正國際城市唯一出路
在銀行體系方面,目前有三分之一的貸款是借給內地企業。內地經濟如果放緩,銀行多半會收緊信貸,而這對港的經濟有一定影響。在金融業方面,我們一直都是為內地引入國際資金,但隨着主要的國企陸續上市,港股的交投量亦遜於滬深,港戰略地位漸失是必然。內地現時的資金已經頗多,各項金融改革主要是加強市場化,盡量善用資金,而並非側重引入外資,對港的好處有限。
我們食內地企業上市的老本已經食了20年,食得太舒服,令金融業太過單一化。
在麗的著名電視劇天蠶變中,雲飛揚每次都是幾乎被廢了武功後,其天蠶功才會將他提升到更強的層次。我們已經患了嚴重的 Dutch disease(祖國取代了石油)。倫敦並非單靠歐洲,杜拜不只是背靠中東,新加坡亦非獨靠東盟。面向世界,成為真正的國際城市,方始值得我們驕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