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February 2015

中國有選擇開放資本賬

在明朝後期,當鄭和下了西洋之後,中國漸漸退出國際舞台,因為中國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與其他各國貿易得益不大。其後,中國便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FT Alphaville 最近有一篇頗為新鮮的文章,該文的作者猜測中國會否在未來兩三年開始走隔絕主義(Isolationism)。他認為,既然對外貿易已經不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外資在苦戰多年後開始夢醒,而且大量資金在雷厲風行打貪的環境下正試圖逃離中國。
中國1月的HSBC PMI已經下滑至49.7,通脹亦僅為0.8%。據高盛估計,去年12月有近190億美元的外滙從中國流出,為2007年以來最多,而自2010年起,內地共有約3000億美元流走。另外,美銀估計人民幣未來有三成機會貶值一成,該文因此認為中央有機會收緊資本賬。
政策限制套息交易
中國由於天然資源不多,必須依靠貿易,所以始終不會與世隔絕,問題只是政府會否設立行政措施鼓勵資金多往某幾個方向走。馬來西亞於1999年曾設立資本管制,國際資本在短時間內進出該國便會被收取懲罰性費用。此舉基本上是不惜冒着FDI減少的風險,而令金融系統更穩定,在要動大手術前尤其重要。這是非常時期用的非常手段,而內地現時又毋須如此霸道,將外來的資金嚇走,只要監控着外來的熱錢便可。
事實上,中央在貿易上實施的各項限制已經令套息交易大為收斂。媒體報道央行去年曾研究向外滙交易徵稅,但最終卻沒有落實。另外,該文亦忽視了開放資本賬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根據統計,世界上有50%至60%的美元都在美國境外流通,人民幣如果成為區內的主要交易貨幣及其他央行的儲備貨幣,人行便可以一邊印銀紙,一邊保持貨幣的購買力。
行政手段左右資金流向
整體而言,我認為中國並不介意在安全的情況下開放資本賬,最近的「滬港通」便是好例子。說到底,3000億美元以中國經濟的規模而言算不上是大數目。如果資本並非從官方可以監控的渠道進出,難以控制,從內地的眼中便可能被視為不安全。另外,內地當然亦會堵截嘗試逃出國家的資金。內地近月收緊的主要是非正式的進出渠道(例如澳門豪華賭廳)。央視去年7月亦公開批評中國銀行違反外滙管制,助長了投資移民令國內大量資金外流。
中國跟西方的主要分別是執政黨擁有絕對的權力。中國總能以行政手段左右資金的走向,選擇性地開放資本賬,所以資金難以失控地大規模外流。對於該文的論述,我們毋須太過擔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