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July 2015

當人民幣變人民弊

大家近年行街時,有沒有試過途經一些商舖,你走進去看看他們做什麼生意,然後你看來看去都搞不明白他們如何交租?香港的地舖是以萬計,理論上租金應該起碼以幾十萬元計。如果交不了這個租金,現時的舖價又是靠什麼支撐?另外,大家又覺不覺得香港有大量上市公司持有以億計的賬面資產,這些資產帶來的現金流有限,但公司市值卻依然高企?好了,唔講地產和股票,就算是的士牌,日夜更的車租是如何支撐700萬元的市區的士牌價?
失信心制度便崩盤
傳統金融理論認為,計算資產價格是看兩個數:1)未來現金流,2)折現率。香港有大量有價有市的資產,但這些資產的現金流卻不多。根據瑞銀估計,香港的3335個UHNW(3000萬美金以上淨資產)持有整個城市60%的財富,而他們的財富主要來自資產升值。從貨幣層面來看,當貨幣供應不斷增加,資產價格便會上升。換句話說,如果掌控了貨幣政策,資產價格便能人為地造一個價出來。好了,既然如此,這個「造價」的遊戲是否能無止境地進行?到什麼地步才會爆煲?讓我們先坐一下時光隧道,返回1715年的法國。1715年的法國剛經歷了西班牙王位繼位戰,負債纍纍,而此時鬼才經濟學家 John Law(下稱約翰)毛遂自薦為政府解決問題,動了兩個大手術。
第一,John 認為貴金屬貨幣制度的局限性太大,轉用紙幣便能通過增加貨幣供應推動經濟。他隨即在1716年成立了中央銀行發行紙幣,不同面額的紙幣可以兌換相應的金銀。政府亦立法確立紙幣的地位,例如人民可以用紙幣代替金銀交稅。第二,法國政府將美國殖民地的25年開發權讓給Mississippi Company。約翰在1717年將這家公司上市,並不斷將公仔紙賣予人民。鑑於地域界限,而且當時資訊並不流通,約翰便經常在報紙上老吹,將公司前景有幾大誇幾大。除此之外,約翰當然有親自落場操控股價,亦容許民眾孖展買股,不斷將股價推上去。
約翰的組合拳是一邊印銀紙,一邊推高股價,法國人民瘋狂炒股,大家都不事生產。然後,公司在股價高位時發行大量新股,吸了一大筆錢,並以此償還國家的債務。
當股價不斷上升,有一部分聰明的投機者開始套現,用資金買入土地保值,而地價因此狂升。由於約翰不斷印銀紙,民眾對紙幣失去信心,大家都向中央銀行贖回紙幣相應的金銀。為了穩住大家對紙幣的信心,約翰甚至在市面上贖回紙幣,並在公共地方將其焚毀,減少流通貨幣,但這都沒有成功。當人民對紙幣失去信心,整個金融制度便開始崩盤。
其實,這上述一切跟中國現況是出奇地似。中央的司馬昭之心便是從股市融資減輕債務負擔,更像1715至1720年的法國一樣。現時官媒又何嘗不是日日老吹國企改革的前景。中央政府的國家隊美其名是支持經改,但基本上是操控股價。最近內地傳出有民眾排隊到銀行兌換美元,開始對人民幣失去信心,這便是金融系統崩盤的第一滴血。內地坐擁大量美元外滙儲備,理應能捱一段時間,未至於會瞬間倒下。發行紙幣可以推高資產價格,但發行紙幣亦須信用。一旦人民覺得持有人民幣變成了人民「弊」,則弊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