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8 May 2016

樓市斷崖式下跌的爭論

香港樓市由高位至今下調13%,著名對沖基金經理KyleBass認為樓市已經進入斷崖式下跌(freefall)的階段,情況比1997年時更差。樓價在1997至2003年時下跌了六成,湯文亮的看法是當時有大量負資產及銀主盤,但今不同昔,因此認為Kyle不懂香港樓市。不過,沒有槓桿並不代表樓市不會下跌,樓價只是不會急跌而已。如果樓市每年跌一成,跌足6年,這便已經跟當年的跌幅相同。
新鴻基及恒基兩家龍頭地產股的估值僅為賬面值的0.55及0.58倍,亦即是股票市場已經預期樓價會大幅下調。最近有不少發展商推出新樓盤時,都用高按揭成數作為招徠,讓人有「走得快好世界」的感覺。從政治角度看,香港地產商在未來是否繼續有政府的「祝福」,尚是一大疑問。
地產商轉型收租佬
翻看去年業績,地產商已經有將近一半的EBITDA是從租務而來,五大地產商在2006年時的一手新盤市佔率有三分之二,但現時則退減至五成。隨着地產商轉型成為收租佬,他們便能提高派息比例,從而以股息支撐股價。如果低息環境持續,投資者繼續尋息,這亦有望令NAV折讓縮窄。
資產價格高處不勝寒
資產價格短期而言是看資金流向,但長期則是靠收入及現金流支撐。在租務市場,近期看得最多的新聞是商店大幅劈價續租,又或者是大舖搬細舖。香港各行業的營商環境整體上都頗為艱難,例如周大福發盈警指年度溢利會大跌40%至50%。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雖然很低,但是這些寫字樓的租戶不見得比往時多賺了錢。
香港的GDP在第一季按年下跌0.4%,零售銷售連續13個月下跌,並且在可見的將來都沒有很強的增長動力。如果整個香港經濟持續收縮,大家的收入下跌,屆時就算銀主盤不多,樓市也可以持續下跌。
香港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為2.5萬元,但是有三成的家庭住公屋。坊間有不少評論經常將香港的樓價對收入比例跟其他大城市相比,這在概念上未必正確。香港有不少中產家庭,夫妻兩人都是專業人士,家庭入息已經輕易是中位數的倍數。
香港在1997至2003年的跌市,中國經濟正逐漸走上復甦的道路,樓市在2003至2015年亦大幅受惠於內地增長。如果中國經濟最終是以L形運行,香港人的收入必然會受拖累。如果樓市的收租回報由現時的2.7%升至4%,樓價已經要調整三分之一,這尚未計及收入下跌令租金下調(1997-2003年時租金普遍回落了三成)。
KyleBass的言論並非完全沒可能。在經歷多年炒賣後,香港已經沒剩下什麼實業和實際收入,令資產價格愈來愈高處不勝寒,一旦跌起來是很危險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