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1 August 2010

沽清滙豐買內銀!

滙豐(005)上星期公布中期業績,貸款損失較預期少,稅前盈利上升一倍,是一份不俗的成績表。筆銘有一位好友在七、八十年代逢出糧便買滙豐,多年以來年年如是,現時已經身家豐厚,收股息收到手軟。長揸滙豐的策略雖然以往十分成功,但將來是否依然正確呢?筆銘認為滙豐並不是特別便宜,而且未必是穩陣之選,加上未來增長並不突出,所以換馬至內銀股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首先,唱好滙豐一方經常以便宜二字作為主要論據,但是便宜的股票往往可以一直便宜。唱好一方認為在過往十年中,滙豐平均市賬率為兩倍以上,而現時卻只是1.4倍,因此實屬超值。再者,滙豐於○七年高達一百五十元,但過去半年卻只是在七、八十元徘徊,上升空間頗大。 十倍市盈僅屬合理 筆銘認為此實屬歪理,滙豐過往的股價跟未來走勢也沒多大關係,否則大家都應該買一跌不起的電盈(008)。未來滙豐的股東資金回報率(ROE) 也將不復當年之勇。以往歐美銀行因為有影子銀行系统之助,兩成ROE是家常便飯,但此景於短期之內將難復返。既然ROE下跌,市賬率較低是理所當然。 筆銘估計滙豐今年營運收入大概680億美元,支出約360億,平均貸款損失(cross cycle loan loss)* 50億,除稅後normalized earnings約為200億,相當於15% ROE。歐美銀行現時也只是處於七倍市盈率,所以滙豐現時十倍市盈率也相當合理。 

預期歐美息差收窄 滙豐現在也未必再是以往的穩陣之選。長息在過去幾月普遍下跌,令利率結構曲線漸趨平坦,令筆銘預期未來歐美銀行業的息差在下半年將會收窄。○九年的息差之闊實在罕見,因為短息在政策因素之下暴跌,而長息依然未反映歐美經濟在可見將來將會長期低息。雖然未來滙豐貸款損失將會每年遞減,但是息差收窄的機會頗大。 在經歷金融海嘯過後,銀行監管條例將會更嚴苛。歐美銀行未來數年主要都是以固本培元,重返正業為主務,逐漸減低槓杆比率。草擬中的Basel 3整體上對一級核心資本和存款結構的要求提高,兩者都無可避免地對ROE帶來一定衝擊。 增長動力不及往年 作為投資者,我們也要面對現實,滙豐不再是以往的高速火車。

說到底,滙豐是一間國際銀行,只有一成七的資產在新興市場,其他資產都集中在歐美和香港這些飽和地區,增長動力不及內銀股。 筆銘認為香港依然有不少人都有滙豐情意結,覺得它是穩陣藍籌股。事實上,滙豐早已「升呢」成為巨型國際銀行,股價是跟着環球經濟走。除非環球經濟走轉勢,全面大好,否則滙豐將難大升。 現時換馬,沽清滙豐買內銀應該不會大錯。股市要再升,下一浪應該輪到內銀和內房股,內需股是時候稍作休息。

只要國內經濟不「爆煲」,內銀和內房便有條件回升。就算國內經濟真的有什麼三長兩短,阿爺還有本錢可以再救一次市。畢竟內銀股現時只是十一二倍市盈率,而且長遠前景秀麗,值博率無疑較高。

註 * 風險性資產(Risk Weighted Assets)一萬餘億美元乘50點子:US$1075bn×50bp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