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7 April 2011

為人民(幣)服務之四:離岸人債良機 只爭朝夕

上星期,筆聞集淺談了人民幣滙兌和中銀香港(2388)的角色,而本星期則講解一下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和特徵。
自2007年起,內地企業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也就是所謂的點心債券。最初來發債的只是國家金融機構和銀行,但自去年起已經普及至麥當勞等企業。
來港發債成本較低
香港現時的人債市場不大,其規模只是本港人民幣存款的兩三成,跟國內的債券市場更是差十萬八千里。既然國內又並非沒有債券市場,內地企業又為何要到香港發人債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成本低。
中國的利率是由人民銀行設定,銀行存貸利率都受監管機構控制,國內債券市場也是隨着政策利率走。香港的不同之處是在岸外,沒有利率管制,因此國內的利率對香港人債市場的影響較少,而債息率主要是看供求。
香港人債僧多粥少,有大批人民幣存款在銀行體系乾坐,對人民幣投資產品的需求相當大。雖然人債的發行量不斷上升,但是人民幣存款亦因為貿易結算而拾級而上,市場一直求過於供,令企業發債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點心債券市場的特色是年期短,大部分都只是兩三年,五年期和十年期的債券幾乎是絕無僅有。岸外和岸內的另一個分別就是岸內的收益率曲線較為平坦。人債市場的投資者大多都是希望為手頭上的人民幣賺點利息,並不熱中於買長期人債。結果,買家多於賣家和年期短這兩個因素,令香港人債的二手市場交投量偏低。
企業發點心債券後若果想把人民幣要由岸外調進岸內,是要經外滙管理局審批。大部分人債都是在6月至11月發行,因為企業通常是年頭申請,然後要等相關部門批核。鑑於現時的國策是要大力打擊通脹,國家因此可能會延遲一些內房股發人債的申請,間接衍生了所謂的人民幣合成債券。
合成人債美元交收
人民幣合成債券雖然是人債,但卻以美元交收。換句話說,投資者是拿美元去買人債,把人債賣出時收回美元,在整個投資過程中並沒有接觸人民幣,只是發債人和投資者之間的一種不交收對賭。合成人債在香港發行,只要不把錢調往內地便不需要內地審批。由於市場對人民幣有升值預期,所以合成人債的回報是包含利息和貨幣升值,因此債息率較相等的美元債券為低。
國內有不少民企都排隊來香港上市,未來又會否排隊到香港來發債?對於這個問題,相信沒有人有答案,因為中間的變數太多,尤其以內地何時開放資本賬最為要緊。來香港發債雖然成本較內地低,但是要發債發大金額也相對困難,同時亦有一定的政策風險。一直以來,港府在高地價政策之下根本毋須發債,令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大大落後於歐美。我們現時必須把握離岸人債這個良機,急起直追。
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
為人民(幣)服務.之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