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March 2012

央行的新任務


無論是經濟增長,抑或是資產價格,都與信貸的一收一放有莫大關連。銀行最原始的運作模式是一邊收取存款,另一邊發放貸款,然後從中賺取息差。
時至今日,存款的來源已經愈來愈廣闊,不再單單是來自家庭收入,而是擴展至金融市場(即影子銀行系統)。分析信貸的變化並不能只看央行印多少錢,連抵押品的角色也很重要,因為抵押品就是影子銀行的血液。
概括而言,影子銀行的流動性取決於三點,重要是這三點是帶相關性的。
(1)抵押品的價值;(2)抵押品的剃頭;(3)抵押品的流轉速度。
先舉一個簡單例子:美國有不少中小企需要融資時,基本上都是以房屋作為抵押。自07年以後,美國樓價一浪低於一浪,抵押(樓宇)的價值下降,銀行放款時貸款與估值比率(LTV)亦會較高(即剃頭增加),從而做成信貸收縮。
例如08年,當市場對所有次按資產的價值存疑時,可供抵押的債券大減,又或是抵押品的剃頭大增。因此,08年除了是信貸收縮(credit crunch)之外, 同時亦是抵押品收縮(collateral crunch)。
2010年的歐債危機也是如出一轍。當一個國家入不敷支,令到其國債的價值不明確時,國債作為抵押品的剃頭自然大為提高,亦會造成抵押品收縮。
面對抵押品收縮,銀行亦有相應的辦法。市場上有不少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都長期持有國債收息,銀行可以用較低質素資產作為抵押,向保險公司借入國債。銀行以此減低融資成本,保險公司則在借出國債的過程中賺取收費,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銀根在M2上升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下跌,因此在歐美面臨抵押品收縮的情況下,通縮風險實在不容小覷。
原理上,若果沖銷版QE推行,聯儲局便會將大量短期票據賣給市場。理論上,這能夠為市場提供抵押品,有助抵抗通縮。在這個新世代之中,央行其中一項重要的新任務是,在必要時為市場提供大量流動性和抵押品,以免因影子銀行銀根收縮而引致通縮。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以下的IMF論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