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1 August 2012

救市招數有限 繼續半死不活


中國經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的問題只是軟着陸還是硬着陸。
有看好的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就算今年不能「保八」,經濟增長亦高出歐美國家好幾個百分點。這些學者對中國的了解當然是膚淺之極。首先,統計局數據的可信性是一大疑問,7月出口按年只微增1%,用電量只增加4.5%,煤炭和汽車的庫存高企,A股跌穿「鑽石底」;現在的關鍵是,中央的政策組合拳到底有什麼招式,和這些招式是否有效。
「迷失十月」也不能
中國絕對有龐大的「保八」壓力,原因有二:第一,在城鎮化下,如果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的人找不到工作,失業率升高,社會不安定將令政權不穩定;第二,民眾並沒有言論和選舉的自由,他們在現行的機制下未必能夠保障自己的權益,如果經濟得到有效的發展,他們能夠從中得益,或許能夠暫時忍受現在的政權;因此,有人將中國比喻為一輛單車,一旦失速便可能會倒下。
日本和歐美或許可以「迷失十年」,但是中國只要「迷失十月」,可能已有大動盪。
傳統上,中國經濟是靠投資和出口推動。出口方面,目前主要問題有兩個:歐美經濟放緩和出口產業的技術成分偏低,前者並不是中央能夠控制,後者則不能於數年內解決,產業升級是必須的,但遠水不能救近火。中央唯一能做的可能是為出口的民企提供稅務優惠,略略減輕影響。
投資方面,發改委明顯地加快審批項目的速度。中央一方面希望以投資拉動經濟之時,一方面卻又希望抑制房地產的投資,避免樓市熾熱的情況。問題是,在興建高鐵後,中國還有多少基礎設施要建?
即使是「放水」,亦未必能帶中國走出目前的困局。2008/09年的四萬億救市方案令銀行體系充斥着劣質的地方政府平台貸款,資產質素壓得銀行半死不活;再者,內地有不少企業負債都偏高,所以減息並不一定能夠刺激貸款需求。
中國的商業環境獨特,國企和民企不但互相爭利,國企有時甚至會為了「做大做強」而不顧回報。國企不斷投資和擴張,令不少行業產能過剩,出廠的產品難以加價。7月內地CPI為1.8%,PPI更跌2.9%,反映內地已經開始有通縮的危機。一方面企業的出廠產品不能提價,一方面卻面對人工上升的壓力,企業盈利當然「兩頭縮」。
外儲豐厚 崩潰不易
中國正值權力交替,今年下半年將選出新的政治局委員。在此之前,現屆政府應該不會推出重大的新政策。因此,中國經濟見底回升,應該不是今年的事,更大可能是明年的事。鑑於中國依然有3萬多億的外滙儲備,經濟徹底崩潰的機會亦不大。
在如此「半天吊」下,倒不如趁暑假,放放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