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3 November 2012

千萬別低估美國


縱使坊間有不少評論皆指美國經濟千瘡百孔,但相對上筆者仍然較為樂觀。就算歐美現時一同處於資產負債表衰退之中,但十年後的美國相信會比歐洲強得多。筆者是香港電台節目《張永霖的世界》的長期聽眾,而「千萬別低估美國」是張永霖的口頭禪之一。
事實上,就算美國經濟疲弱,現時世界上有不少革命性的發明依然源自美國。以頁岩氣為例,新的鑽探方式幾乎是一舉解決了美國能源短缺問題,在瞬間削弱了中東在世界舞台上的話語權,甚至亦有助扭轉美元的弱勢(石油消耗在高峰時佔美國的入口近三成)。
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經典對白:「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筆者的淺見是21世紀最貴的是科學家,因為科技上的突破往往是支撐長遠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20世紀初期,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依然能夠分庭抗禮。
到了二戰以後,美國作為科技強國的地位已經逐漸確立起來。其後,肯尼迪的登月計劃更大力推動了全國的科學發展。時至今日,有為數不少的科學人才長居美國,而硅谷更是科技專才的集中地。
除了頂級的科技人才,美國的環境和制度亦為這批人才提供發奮向上的誘因。美國歷史只有短短的三四百年,而且沒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纏身,其國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絕對是個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大染缸,這種環境是最能夠孕育出新的創意。
以德國為例,如果你創業失敗而宣布破產,你的信貸記錄會跟着你一輩子;即使十年之後,你休想向銀行借錢做生意再翻身,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美國,只要你成功了,你的過去並不重要,而她們的文化亦較能容許別人犯過失;一失之後若果能翻身的話,別人只會對你更敬重。
一個經濟的活力並不是靠國企不斷燒錢投資一些低回報的項目,更加不是靠政府規劃,而是透過適當的制度誘發民間的創意。在這方面,歐洲和中國都跟美國差十萬八千里。歐洲大部分企業幾乎都是鐵飯碗制度,裁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公司各個階級的薪金相差不多,這些因素都窒礙了新創意的誕生。
筆者認為,就算今日歐美同陷困境,美國的軟實力相信會是經濟重拾軌道的一大助力。相對之下,歐洲則難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走出目前的衰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