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4 May 2013

跟惠理集團算算賬


惠理集團用了20年時間,由零開始一直發展至現時85億的市值,絕對稱得上是個神話。惠理起初主要是買入股票市場上被機構投資者忽略的二三線股。當他們於2002年押注B股而一戰成名後,基金的規模愈做愈大,而二三線股的流動性不足令他們「被逼」買入大盤股(winner's curse?)。
筆者查看了惠理價值基金(Value Partner Classic Fund)於2月28日的十大持股,當中的中石油、萬科、平保和友邦都是巨型藍籌股。大盤股被無數投資者金睛火眼地看着,惠理到底又能有多大的資訊優勢?筆者認為這是惠理上市的部分原因。
如果恒指見二萬七
惠理於1998年將部分股份售予兩家美國私募基金,但十年後原先的經營模式有變,再加上股市火熱,令兩家基金要求將惠理上市讓他們套現。Value Partners絕對懂得value自己,成功於2007年11月上市,上市當日的市值更高達120億。
最近,謝清海指恒指年底有機會見二萬七。筆者想跟惠理算算賬,看看恒指如果見二萬七,惠理的合理值應為多少。
在今年首兩個月,惠理共錄得5.2億美元的淨流入(net inflows),2月底時管理94億美元的資產。如果恒指見二萬七,惠理今年不難再有10億美元的淨流入;2月底時恒指為23020,二萬七即代表有17%升幅,因此管理資產隨時升至120億美元。
假設收費不變,惠理可多收三成管理費,即約1億港幣。至於表現費,惠理旗下有不少基金都重返high water mark。價值基金於2月底管理16億美元的資產,而該基金只略低於high water mark 0.7%。高息股票基管理11億美元的資產,並已超越high water mark 4.7%。如果恒指見二萬七,單單是這兩個基金便隨時收5億港幣的表現費。
資產管理生意的好處是經營槓桿(operating leverage)大,收入大升時成本變動不大。如果上述的1億管理費和5億表現費有三分之二(即4億)能夠流進淨盈利,惠理今年盈利隨時可以爆升至6億。因此,管理費主要是維持日常運作,惠理真正賺大錢是靠表現費。
今年市值起碼120億
環顧其他的資產管理公司,Alliance Bernstein、Blackrock、Invesco及Schroders今年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6、17、16及19倍。惠理既處於大中華區,今年首兩個月台灣及內地便合共有1億美金淨流入,再加上內地長遠續漸開放資本賬的QDII和QFII機會,20至25倍市盈率亦算合理。這便相當於120億至150億市值,即約41%至76%升幅。恒指如果升至二萬八,指數的升幅只為22%,亦即是惠理的Beta約為2至3倍。
筆者唯一擔心的是,歐美自金融海嘯後,多隻基金跑輸大市,令更多投資者轉移買ETF。惠理的基金收費不菲,一旦表現落後,收費低廉的ETF便可能會吸走大量客源。如此一盤生意,只怕並無畢非德所講的護城河特質,不宜長期持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