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8 May 2013

教廷和孔儒的思想塗毒

如果閣下到歐洲旅行,隨便走進一間古舊的博物館,你便會發現牆上的畫十居其八九都與宗教有關。你必須身處其中才能感受到當中的震撼性:當你穿越一個又一個畫廊,遊目幾十甚至是幾百張畫,看著畫風隨著年代而轉變,但畫的題材卻可以一成不變,你才會意識到宗教往日在歐洲的影響力。當時的藝術只不過是教廷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教廷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植入人民的腦海中,一直窒礙著整個歐洲的發展。

直至17和18世紀的啟蒙運動,大眾開始講求科學及邏輯思維,教廷的威信方始減弱。哥白尼的宇宙觀以及牛頓的物理定律強而有力地挑戰了當時以教廷為專的觀念,群眾可以用實驗反复驗證理論,而並非盲目相信當權者所說的話。公開講台及咖啡廳等容許大眾進行交流思想的平台急速冒起,書本的印刷成本下降令知識迅速普及,人民開始公開辯論,大家突然發現知識原來是個好東西。

啟蒙運動對知識和科學的追求建立了其後的工業革命的基礎。由於歐美的工業革命比中國早上二百年,歐美一直到21世紀依然跑在中國之前。其實教廷對歐洲的毒害就有如孔儒拖著中國的後腿。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思想最多元化的時代,但當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維的續漸單一化便削弱了社會的創造性,而這道枷鎖一直要到民國初期才得以解除。

一個進步的社會是需要鼓勵創新的機制,而不是教廷和孔儒等的思想塗毒。太陽底下無新事,當今的香港人必須慎防有人以和諧為名,破壞我們社會的長遠根本。百家爭鳴,公開火拼其實不是甚麼壞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