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 May 2013

有錢也是罪


「李嘉誠其實是衰有錢。」筆者一位朋友這樣概括碼頭工潮事件。
正如雷曼迷債事件,原理上要負責的並不一定是金融管理局的任志剛,但既然他是全港最高薪的財金官員又廣為人知,所以矛頭便一致指向他;筆者認為,碼頭事件的道理與此相若,李嘉誠未必是始作俑者,但卻背負最大的罵名,相信他本人亦有點無奈。
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企業管理層的質素絕對是成敗關鍵,尤其是在一家家族企業當中。眾所周知,李嘉誠一向是做deal能手,而他二子李澤楷亦精於此道。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相信會由李澤鉅接班,而接班的過程多半已經在過去數年漸漸進行。我們可以想像,李澤鉅的一生都是活在李嘉誠的影子下,坊間難免不把他們兩父子互相比較。就算李澤鉅本人如何出色,依然會有一部分人認為他的成就,只不過是基於他的出生。
薪金應由市場釐定
在此般壓力下,如果李澤鉅急於展現自己的才幹,其中一個方法便是以節流的方式催谷盈利。最近數年,無論和黃(013)的碼頭,又或者是長實(001)的樓盤,外判條件都似乎愈來愈辣,「大判」賺不了錢便壓「二判」,而「二判」又壓工人。外判制度的精髓是在於把少部分盈利分出去,但是換來判頭們「肉緊地」管好所有工序,從而提升管理效率;不過,當外判的條件太辣,判頭無利可圖,整盤生意其實便慢慢被壓至窒息。如果李嘉誠介入這次工潮,改善外判條件,工人的薪金方始有調升雙位數的空間,但這卻同時又將削弱李澤鉅在長和系中的管治權威。
錢,終歸是掙回來而不是省回來的。讀者們可以自行從長和系最近數年的營運方式判斷其掌舵人的能力,再推算長和系的長遠前景。這次碼頭工潮,賣方分析員幾乎沒說過什麼。筆者聽聞(未能確定消息真偽)長和系管理層已經向所有分析員暗示,他們不應就罷工工潮發表任何報告及評論。
另一方面,筆者認為,坊間在討論工人薪金的合理加幅時,主要是從工人付出的勞力及其工作環境考慮。從人道立場上,筆者當然同情碼頭工人,但是在商業社會中,工人的薪金是由市場釐訂,而深圳鹽田港的競爭是從結構上壓住了工人的薪金。碼頭業其實亦是香港眾多被內地成本優勢「打殘」的行業之一,香港的工業亦是由於內地的成本優勢而北遷。
歸根究底,問題的核心是香港經濟在轉型至服務業的同時,工業、建築業和物流業等以往養活一大群人的行業步入夕陽時期,政府又未能有效地開拓新產業來吸納這批人。
財團經濟遺禍
於此,政府的責任其實是相當大的。香港雖然名為自由市場,龐大的外判制度壓制了工會的力量,但實質上卻是個財團經濟(曾蔭權罪不容恕),令創業異常困難。長期而言,這當然令經濟一潭死水,而碼頭工潮正是此問題的縮影。
還有一點,筆者是百分之一千肯定的:碼頭工人如果有雙位數的薪金加幅,現正潛水的工聯會一定會跳出來「成功爭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