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4 May 2014

以金錢換取時間 時間換空間

內地樓市最近疲態畢現,不少二三線城市交投量大跌,樓價亦開始搖搖欲墜。雖然房貸及發放予地產商的貸款只佔內銀總貸款的四份之一,但是內地絕大部分貸款均以地產抵押。因此,一旦樓價失守,受影響的貸款恐怕為六七成,足以嚴重打擊經濟。
美國樓市在2006年轉弱,銀行業在2008年崩潰,經濟在2012年復蘇,捱了六七年。不過,日本的樓價在上世紀90年代初崩潰,經濟卻迷失了20年。美日兩國其中一個重要的差異是經濟靈活和柔韌度,美國在短期的陣痛後從新上路,而日本的衰退則製造了大量殭屍企業和銀行,20年原地踏步消耗了經濟的朝氣和創造力。中國走到經濟的分叉路,到底能否避免日本的舊路?
投資內銀股現時最大的問題是摸不清底,因為樓市回調的幅度及貸款損失實在難以估計。中國的GDP將近10萬億美元,外滙儲備將近4萬億元,而所有信貸則合共約為25萬億元。如果將壞賬的損失打散,四兩撥千斤,便可大為減輕銀行的壓力。例如,將部分的外儲注資入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將部分壞賬剝離,國開行將部分地方政府貸款移除。銀行本身已為貸款作出撥備,並能在股市供股及發行優先股。
摩通估計,企業和家庭的利息開支在2009年佔GDP的7%,上升至2013年的17%,足見債務的負擔是多沉重。中央目前的難題是必須讓一些中小型的企業破產,迫市場參與者認清風險。他們終歸不能每一次有危機,就往市場注入流動資金,為下一個更大的危機埋下伏筆。現時的問題是債務環環相扣:不救地產商,信託公司便會破產,而信託公司又會牽連到銀行。
靠投資撐住GDP
再者,中國根本沒有條件像美國般承受短期的陣痛。習近平的改革觸及既得利益集團,草根百姓對貧富懸殊相當不滿,壯士斷臂實在太危險了。結果,內地的唯一出路便是以金錢換取時間。內地政府即不能強迫人民消費,外圍環境又不利出口,政府以投資撐住GDP是少數的出路之一。
中國今年第一季的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17.6%。內地今年三次加大鐵路投資,目的便是讓經濟多支撐一段時間,讓需求追上來,吸納過多的供應,避免資產價格大跌,讓產能過剩的行業不至於有大規模破產。與此同時,中國亦不斷將其剩餘產能努力推向全世界。例如將在發展中國家推廣高鐵,向非洲出口廉價的重工業和科技用品。買回來的時間讓中國更有解決經濟問題的空間。
當中國沒有壯士斷臂的條件,結果很可能便是走日本的舊路。國指已經range bound好幾年,但是range bound的上限已經不停向下縮。中國將泡沫爆破的痛苦分攤多年來承受,讓經濟長時間迷失,這會一點一滴磨走經濟的創造力和朝氣。這恐怕亦是習近平經常強調中國夢的原因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