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May 2014

國內壽險業數字遊戲

內銀股的估值低殘是源於其資產質素欠佳。壽險的投資主要為國債、企業債和現金,安全系數原理上遠較銀行高。看好內地壽險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估值已經與內在價值相近,而壽險公司每年依然有新業務,繼續推高內在價值。
在內地的兩大主要分銷渠道中,代理人普遍為公司帶來七八成的新業務價值,而銀保則只佔兩三成。這是因為銀行的分行銷售人員在壽險範疇的專門訓練較少,不太懂得賣保障型保單,只能停留在賣低毛利的產品上。
內在價值建基假設
按精算師估算,保障型保單的毛利原理上較高,一般可高達60%至100%,較壽險公司整體的20%至40%高。內地主要的保障型保單是危疾保,但實際上內地在危疾方面的數據不多,因此保單要定價相當困難。按筆者估算,內地壽險公司會以港台灣的數據為基礎,然後因應國內的情況再調高價格。例如,南方人的日常飲食以新鮮食物居多,而北方人則相對上吃較多腌製食物,因此後者患危疾的風險較高。再者,內地為求經濟發展而罔顧環境,根本無人知道未來有多少人會患癌症。筆者聽聞有壽險公司,基本上只是在南方的沿海省市賣危疾保,並盡量避免內陸地區,這當然亦有其道理。內在價值終歸亦是建基在精算師的假設之上,其可信性值得相確。
在過去兩三年,壽險公司不斷強調他們賣的新保單年期較以往長,毛利較以往高,因此投資者亦應在其估值模型中作出調整。
按筆者了解,這些新保單的年期的確較長,但退保金額亦較高。有不少投保人買了這些年期較長的保單時,是打算供兩三年便退保。在本質上,這些保單跟以往年期短的保單可能差別不大。換句話說,年期較長的保單毛利較高一說並不一定準確,而事實上壽險公司去年的退保率大多都在上升。
從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單從財務布表上能看到的實在太少。
壽險公司的業務複雜,透明度低,只有極少數的專業人士能夠徹底明白整盤業務的各項環節。
本港有千多家上市公司,面對壽險公司的數字遊戲,投資者無謂偏向虎山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