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2 November 2014

本地股市 愈來愈少嘢玩

香港股市近來愈來愈少嘢玩。
在過往幾年,香港股市有波幅無升幅,但製造殼股的一批金融才俊依然賺得相當和味。在香港上市不但要達到上市條例的各項門檻,還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為了便利希望融資的公司,殼股便應需求而生;內地的融資情況愈緊張,殼價便愈高。
現時香港主板的殼價約為4至5億,創業板則為2至3億。主板的殼價較創業板高,是因為前者的融資能力較高。由於上市的成本只是約1000多萬的專業費用,所以無論以任何準則計算,製造殼股的利潤相當豐厚。當然,賣殼成功率高不高,則視乎殼本身的素質。過往幾年,有不少公司在上市時花費不少,但只是融資幾千萬,上市後市值只有幾億,目的大多是為了造殼。
一般而言,一間公司在買殼後的24個月並不能向殼股注入資產,否則便等於明目張膽繞過上市條例的門檻。不過如果殼股的業務跟注入的資產是同一個行業,這24個月的限制便有可能放寬,因此,房地產的殼股由於內房融資情況較為緊張,其殼價相對其他行業略高,另外,如果殼股內的業務愈容易打理,例如是有價有市的收租物業,殼價便愈高。當民企老闆將生意借殼上市後,他便可以將手頭上的股票抵押,再套一筆資金回來。他們能透過離岸公司進行交易而繞過向投資者公布,所以只要銀行不斬倉便基本上安全。
從散戶的角度而言,在市況沒有明顯方向的環境下,分散持有一批殼股亦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在過去幾年的回報不俗。如果買入了相對殼價有折讓的上市公司,殼股內的業務基本上便等於免費。殼股的市值細,流通量不高,基金很難在這個領域食大茶飯,所以散戶反而會有edge,但是此策略的風險是可能會被大股東攤薄。如果大股東持有殼股的股權不高,上市公司便可能會大規模供股,嘗試令股權更集中。
殼價受不少因素影響,例如A股的殼價便要十多億,遠較香港高,這是因為在內地上市需要審批,並非如香港符合上市條例便可,所以難度較高。由於內地殼股供應較少,殼價亦因而較高。另外,內地企業到海外上市更要符合四五六的要求:有4億資產,5000萬融資額及6000萬淨利潤。在香港,市值最低的2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為3.3億港幣,而內地市值最低的300百家公司則平均為24億人民幣。這正好反映出H股和A股的殼價分別。
據媒體報道,中證監盛傳將在年底推出IPO註冊制,令上市程序更趨近香港。現時香港殼股買家大部分都是內地人,如果內地上市愈來愈容易,香港的殼價只會往下跌。如果連殼股也不能玩,香港股市還有什麼好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