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0 May 2015

開放金融體系如學騎單車

最近幾位投資界的巨星不約而同認為,債市牛市已經到尾聲。美國10年孳息在3個月(2月2日至5月11日)上揚60點子,而TIPS同期則升了37點子。德國10年孳息在4月13日至5月18日升了58點子,而同期與通脹掛鈎債券則升了48點子。翻看歷史,美債孳息其實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3至8%的範圍內上落,孳息正常化理應不讓人意外。
抨干預中美皆雙重標準
港府的前高級財金官員梁鳳儀撰寫了《失序的資本》一書,從亞洲的角度陳述美國財金政策的影響。該書屢次批評美國量寬令「失序的資本」四散遊走,左右新興國家的金融穩定。梁鳳儀認為美國是雙重標準,一方面批評內地干預人民幣滙率,另一方面自己又進行量寬壓低美元。內地在2009年推出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方案,其實亦影響了香港的金融秩序。北水不但南下推高樓市,現時更暴力式炒股,在香港製造資產泡沫。按照梁鳳儀的邏輯,內地一方面指摘美國擾亂國際金融秩序,但自己卻又擾亂香港的秩序,豈不是同樣雙重標準?
在過去幾年,金管局在樓市的上升周期引入逆周期措施,試圖減低潛在泡沫的影響。梁鳳儀將金管局的積極性與聯儲局的被動性作對比,並指後者沒有好好防範次按泡沫的風險。
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香港的民眾不能從銀行取得房貸,他們便從監管遠較寬鬆的「財仔」借錢,而這可能反過來會增加系統性風險。再者,監管機構又沒有水晶球,憑什麼斷定什麼是泡沫,什麼不是泡沫,什麼時候應該介入?
監管機構勿做怪獸家長
梁鳳儀認為美國政府不拯救雷曼是個錯誤的決定。香港政府並非民選出來,自然可以視民意的高低如浮雲,在高鐵和機場「三跑」事件上一意孤行,對我們這些納稅人的意見愛理不理。
港府在這個畸形的制度下可以無視這些壓力,但美國的官員能嗎?另外,美國亦鼓勵冒險精神,不會隨便像內地般為企業「包底」,以免企業在家長式管治下長不大。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便清晰地在內銀及美銀身上反映出來。
開放金融體系其實跟學騎單車差不多,太怕跌倒太怕痛,就很難學得會。監管機構只要確保金融機構在騎單車的過程中不跌死便可,沒必要做怪獸家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