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 November 2010

二十年後 新地變成何模樣?

美國財政部上周拍賣五年TIPS,中標率為-0.55%,是歷來首次出現負值,反映投資者願意貼息買債。港元跟美金掛鈎,令香港進入負利率時代,樓房的投資需求大增。本港現時中小型住宅的租金回報率約為3%,而豪宅則更低。換句話說,若然把香港私人住宅比作股票的話,市盈率則在三十倍以上。
一般而言,一隻股票風險愈低,未來盈利增長潛力愈大,市盈率也就愈高。現時本港住宅租金卻不見得有大升的絛件。雖然在接近零息的環境之下,比天高的樓價,理論上也未嘗不可,但市場卻告訴我們這是個泡沫。
炒家炒樓炒到天水圍,一次大手掃入十個八個單位,情境和牛三時九流的股票愈升愈有無異。「Bubbles never deflatethey always pop」。既然如此,我們可以衝進泡沬淘金,也可靜待泡沬爆破後才入市。由於樓市的流動性不及股市,加上風險回報不太吸引,筆銘會選擇後者
產發展今非昔
展望將來,本港人口和平均家庭收入增長有限,而且利息已經無可再低,在未來十年內息口只能上升。筆銘預期二十年後的新地(016)會成為香港的大業主,主務收租,賣樓只屬副業。
過去十年,新地把不少資本投放於收租業務上,如IFCICC(香港和上海)等。新地此舉正反映香港樓市的高速成長期已經過去,地產發展已經今非昔比
其實,近年本港龍頭地產商也漸漸涉足其他行業,反映地產發展漸漸走下坡。李嘉誠的長和系業務已經擴展至電訊、碼頭、零售、基建、能源等。四叔則成立兆基財經,手執鑊鏟炒股票。近日市場也謠傳四叔企圖收購TVB511),進軍傳媒界。新世界(017)則多元化發展,踏足酒店、零售、電訊業等。
新地擁有龐大而又便宜的土地儲備,所以地產發展獲利豐厚。問題是,近年地產商要再以低成本大量買地並不容易,未來的土儲只會愈來愈少。投地場上買地競爭激烈,普遍獲利不多。收購舊樓不但費時,而且土地規模往往不大。筆銘認為新地會將未來賣樓賺回來的錢投放進本港收租物業之上,淡出地產發展
不活躍於內地政
本港雖然有不少地產商近年都北望神州,但較成功者只有恒隆(101)和瑞安(272)。在香港經營地產業,土地佔總成本達七八成,所以買地和賣樓的時間基本上主宰了地產商能賺多少錢。地產商無須有創意,也無須想用家所想。相反,在內地土地佔總成本的比例較低,要賺錢遠遠不只是掌握買賣時機這樣簡單,要考慮的因素較多
內地地產商由買地到賣樓的過程可以短至十八個月,如此驚人的執行力並非香港地產商所能及。再者,新地郭氏家族在政治上一向不活躍,在內地發展能否有大成就,實在未可言之
當郭氏家族第三代主政之時,新地有可能變成另一間太古,成為一間綜合企業,以租金發展其他業務。屆時不知香港會是什麼模樣?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