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2 February 2011

倫交所被迫「結婚」

最近關於交易所的新聞真不少,先有星交所圖購澳交所,然後有倫交所與多倫多交易所「訂婚」,其後又傳出德交所洽購紐約泛歐交易所;前幾天上交所還打算跟巴西交易所結盟,發展國際板。世事變遷之快,莫過於此。
大部分分析員似乎都對倫交所與多倫多交易所合併的協同效益有些保留。兩者合併的確毫無疑問地可以節流,但是論開源,則爭議較大。感覺上,倫交所是因為被另類交易平台打得頭破血流,才以合併壯大聲勢,圖力挽狂瀾。英國已經有近四成的交易量是透過這些另類交易平台進行,絕對令倫交所大為頭痕。
以前歐洲的交易所基本上都是獨市生意,你要買英國股票就要去倫交所,買德國股票就要去德交所。後來,監管上的轉變造就了另類交易平台(Multilateral Trading Facilities,簡稱MTF)的興起。在過去短短幾年間,歐洲出現好幾個另類交易平台,其中以Chi-X最有名。倫交所就是被這些新興的交易平台奪去了半壁江山,所以近年不斷尋找收購機會,以圖開創出新增長亮點。
另類交易平台的收費遠較傳統交易所低。傳統交易所一般是兩邊收費,每次買賣大概收0.4至0.5個基點。相反,另類交易平台只是單邊收費,在買入時收0.3個基點,但在賣出時反而有回贈,所以淨收費只是約0.1至0.2個基點,遠較傳統交易所便宜。
當然,對大戶來說,交易不單是看成本,更重要的是流通量。若果流通量太低,大戶在大手買入和賣出之時推高或壓低股價,這便變成了間接的交易成本。
歐洲有好幾個另類交易平台,當中有兩個(NEURO和Arca)因交易量太低而停業,有一個(Turquoise)被倫交所收購,兩個最大的(Chi-X和BATS)還在掙扎求存。雖然Chi-X和BATS在2009年都是虧錢,但是Chi-X已經距離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不遠,要轉虧為盈理應不難。因此,創立另類交易平台的成功秘訣是要做先行者,以低價吸引交易量,迅速壯大,這樣後來者便較難有立足之地。
在周末執筆之時, BATS Global Markets同意收購歐洲Chi-X Europe交易平台,兩公司組建的泛歐股票交易集團BATS Chi-X Europe更可能推出衍生產品交易平台。另類交易平台會先有一個春秋戰國的混亂時期,然後弱者因虧損而被迫離場,剩下的強者則透過收購合併而壯大,繼而形成一股足以與傳統交易所爭雄的力量。
倫交所面對另類交易平台的挑戰,失去其壟斷地位,幾乎無還手之力,往昔的三高局面(高市佔率、高收費、高利潤率)短期內將不復返。有興趣再深入研究另類交易平台的讀者,可以參考以下網頁,比較不同平台的交易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