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4 May 2011

資金鏈斷裂內地企業「水乾」 借高利貸飲鴆止渴

不經不覺,本欄在信報剛好一年,在此感謝《信報》及陳總編輯提攜,當然還有各位讀者的支持。
自去年至今,人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單單是今年就已經多達五次。起初,把存款率調高半個百分點的影響並不顯著,要到存款率超過20%後才有較為明顯的效果。早前,內地政府拍賣國債之時,竟然出現認購不足的情況,這反映銀行剩餘資金已經不多。銀行一直是支撐國債市場的大買家,現在連它們也卻步,國債又如何不「流標」呢?
有人認為信貸的一收一放正正是經濟一縮一漲的主因。人行行長周小川的一句「存準率上調沒有絕對上限」,改變了不少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亦反映中央決心令經濟軟着陸。現在存準率愈是上調,銀行愈要收緊信貸。
由於國企一般可用作抵押的有形資產較多,違約風險較低,而且跟銀行的關係亦較密切,所以今次收緊信貸,對中小企的影響較大。
選股留意拖數情況
事實上,內地中小企今年要面對的問題已經夠多:原材料價格升、人工升、人民幣升值、同時又有電荒的威脅。在此大環境之下,中小企盈利增長難免減慢,有些甚至轉盈為虧。在A股第一季業績當中,企業互相拖數的情況大增,在營業額上升的同時,應收賬也大升。現在選股應該仔細分析資金鏈,尤其要考慮企業被拖數時到底能夠支撐多久。
在國內,只要利息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四倍便屬於高利貸,而高出的部分並不受法律保護。在內蒙包頭聚集不少高利貸集團;高利貸往往需要有暴利項目在背後支撐,而包頭礦產資源豐富,正好為高利貸提供了一定基礎。
不過,最近包頭民企惠龍集團的董事長金利斌因為有12億多人民幣(下同)的債務,傳聞單單是每個月還息就將近2億元,結果無力還債而自焚身亡。現在借高利貸的中小企是以「吊命」為主,投資於暴利行業較少。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全硩洙甚至預測,今年8月左右便會有第一批企業開始倒閉。
據內地媒體報道,溫州目前7至10天的短期貸款月利率約為8%至10%,而3個月以上的貸款月利率約為3%至5%。當然,有抵押的話利息會低一點。由於高利貸回報豐厚,內地企業大楊創世以手頭上的閒置資金辦放貸業務,在緊縮的經濟環境下增長驚人。
銀行內企融資渠道
歸根究柢,由於國內資本市場尚未成熟,銀行依然是內地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當權者能夠透過控制銀行貸款,從而調控經濟。在美國,企業可以輕易地發短期商業票據及中長期企業債,若是上市公司更可以供股集資,融資管道眾多。
在香港上市的民間融資概念股有遠東宏信(3360),中國信貸(8207)和金榜(172),筆聞集將於在下個星期再作分析。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