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7 September 2011

技窮陷僵局 明年難題多


中國現在給筆者的感覺是兩個字:技窮。
目前經濟局勢初現進退維谷的狀況,但是中央的組合拳打到這裏,還能有什麼新招數呢?大市跌至17000點,恒指今年的預測市盈率低至9倍,9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連續數月在50水平徘徊,銅價和澳元最近亦急跌,這些都反映投資者對前景的擔憂。
通脹限制財金政策取向
首先,中國所以能夠在金融海嘯後一枝獨秀,主要是依賴4萬億救市方案,由地方政府帶頭以基建推動經濟,此舉的副作用正逐漸浮現:第一,以基建刺激經濟不能重量不重質,要從根本考慮基建的效益,高鐵就是一個好例子,中央在計劃經濟的思維底下,投放了大量資金,現在又要減速,成為雞肋;第二,當政府進行大量投資時,便可能倒過來排擠(crowding out)了私營機構的投資;第三,地方政府已經債台高築,地產商亦沒有多餘資金買地,而且中央還有興建保障房等目標,同時又加重了銀行體系的壓力。就算想走以基建復興經濟的道路,現在也沒這個本錢。
中央目前的財金政策亦處於兩難階段:一鬆,通脹便上揚;一緊,民企又錢荒。通脹的問題不容忽視,因為對民生和政權的穩定性有直接影響,過去一年內地食品價格漲不停,老百姓賺回來的血汗錢購買力愈縮愈少,生活過得甚艱難。
當中國在過往十年以出口帶動增長的同時,貨幣供應亦因而大增。這是因為人民銀行要依靠「印銀紙」來買回出口賺到的美元;所以,在以出口推動經濟的背後,中國亦某程度上失去了對貨幣供應的控制。
錢荒的問題更嚴重。銀行是百業之母,其一舉一動影響着企業的資金鏈。平台貸款本身已經像一座山般壓着內地銀行,最近銀行體系更因為全民高利貸而流失存款,令貸款增長更添壓力。銀行不敢冒然切斷國企和地方政府借貸,所以減少貸款減的主要是民企,令經濟活力大減。
同時,歐美經濟增長放緩當然亦將打擊中國的出口。廠商的歐美訂單顯著減少不在話下,在全球經濟衰退之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此時抬頭,各國亦企圖以貨幣貶值刺激出口。上述因素再加上民工荒和工資上漲等,令過往的出口增長模式推動力大減。
一年內有力重上24000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股市永遠走在經濟之前,所以大市現在不宜看得太淡。筆者有信心大市在未來6至12個月重返24000點有信心(即今年市盈率約12倍)。
在當前大環境底下,筆者偏愛內需概念股,其中尤喜恒隆、濠賭股和珠寶鐘表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