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4 April 2012

香港金融業為內企上市融資使命近尾聲,未來怎麼辦?


在3月16日至30日這兩個星期,恒指和國指分別跌了3.6%和5.1%,每天的主板成交平均只有570億元,大市氣氛明顯轉弱。這除了受外圍市況影響之外,香港的特首選舉亦不免成為左右股市的政治因素。
香港經濟的兩大支柱分別是地產和金融,而筆者希望在特首選舉後,重新審視本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
香港金融業於過去幾年的主要角色是融資中心,內地的國企和民企吸納國際投資者的資金。在農行(1288)上市以後,現在的大型國企上市基本上都上得七七八八。
近一兩年的民企風暴亦開始令投資者失去信心,有部分民企「過了海便是神仙」,上市以後問題逐一出現,令筆者懷疑未來上市的民企數目也會漸漸減少。換句話說,香港為國內企業上市融資的金融使命已經將近尾聲。
按道理,香港的下一步理應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可惜,香港離岸業務的優勢並不能長存,當人民幣自由兌換之時,資金應該會逐漸由香港轉移到上海。
錢是很怕寂寞的,哪一個市場錢多錢便往哪裏走,因為這能夠增加流動性。香港作為一個離岸中心能夠支撐多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筆者認為,有幾點是須要考慮的:
一、深圳前海的發展:在金融安全的大前提下,中央未必對香港完全放心,所以刻意栽培前海亦不為奇。可幸的是,前海暫時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二、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主要是上海幫的話語權。
三、外圍環境的波動:能否抵受如亞洲金融風暴般的熱錢大量流出流入。
在兩三個月前,筆者的推測是走完離岸中心這一步後,香港的最終一步是成為中國的財富管理中心,因為內地富豪覺得錢在香港較有保障(正如大家覺得香港的奶粉比內地更安全)。這個模式比較像瑞士,一個有八百萬人的國家居然滙聚了全球為數不少的財富。
成為財富管理中心包括以下幾項條件:
一、稅率低,這也是香港的優勢之一。
二、法制可靠。
三、有一定數目的投資專才。
香港相對內地的主要優勢是在於其制度,而筆者擔心的是香港可能會由法治漸漸變成人治。
李嘉誠指出,長和系多投資在民主國家,是因為有法律保障。如果香港跟內地在核心價值上也開始接軌,香港又跟內地的一個普通城市有何分別?
若然如是,香港依然有機會爭取成為內地財富走出去的中心,但是規模將會小得多。中國目前的海外投資暫時未算太成功,而香港在這方面的優勢是有比較國際化的人才。
不過,當內地每年有大量的海歸派之時,這種優勢是絕不穩固的,我們亦會面對上海的強大競爭。
此時此刻,香港正面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希望我們能夠安然度過。天佑香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