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5 September 2012

QE3最多推高樓價一成


筆者周末百無聊賴,拿起《壹週刊》一看,封面大字標題寫着「炒爆QE3」,充分反映大家「未出發先興奮」的心情。該文指,有業主陸續封盤反價,而亦有準買家被逼「恐慌性上車」。在資訊泛濫的年代,從各則新聞中理出頭緒才是關鍵。
因此,《筆聞集》希望一連數星期,逐一審視影響香港樓市的主要因素,嘗試從中推理出一些中期的趨勢。本星期,筆聞集會繼續淺析流動性的影響。
從環球局勢來看,QE3的確是利好香港樓市,但是我們千萬不能高估它的威力。美國推出QE1的前兩個星期,美股升了4%,而在公布QE1後的一個月中升了10%。
到了QE2,美股兩星期前升2%,一個月後升3%。而其後的OT(Operation Twist,扭曲操作),美股之前升1%,之後升3%。現在的QE3,美股之前升了1%。QE1減輕了金融系統崩潰的風險,QE2和OT都是將長息壓低,而QE3則企圖通過穩住樓價而改善就業情況。
QE影響每況愈下
基本上,每一次QE的「藥效」都較上一次低。QE1推出時,香港的確錄得淨資金流入情況,但是到了QE2已經沒有淨資金流入,所以QE3並不代表國際資金會大量流入本港。
亦有投資者認為,QE3會令美金轉弱,間接令樓價上升。不過,日本十幾年來不斷做QE,日圓卻不斷升。就中期而言,筆者並不肯定QE3會否令美元轉弱。高盛將現時的股市反彈冠名為defensive rally(保守反彈),因為上升的股份以高質素藍籌股為多,投資者整體上並不算進取。
在過往數年,內地買家是香港樓市升勢的一大生力軍。不過,鑑於內地樓市和股市都半死不活,出口和經濟相繼放緩,再加上要取得貸款並不容易,最近數月內地南下買樓的資金亦相應減少。
原先最多內地人投資的九龍西,最近交投轉趨淡靜,連珠寶鐘表錶消費亦大為減弱。這不多不少也紓緩了樓價上升的壓力。
從流動性的角度而言,香港較為重要的因素有兩個:第一是香港銀行體系與內地的互動,而第二就是金管局的措施。
內地與香港銀行體系的互動會左右港元的流動性。先前當大家預期人民幣升值,存款戶有更大的誘因持有人民幣,而內地企業亦更熱中來香港借港幣,這兩者令港元緊缺。香港銀行業的港元存貸比率由2009年10月的69%升至2011年9月的87%,在兩年內升18個百分點。當時香港銀行除了打存款戰,「息誘」港幣存款之外,亦同時調升按揭利率。按揭利率在2011年於半年內升近150點子(由1.2%升至2.7%),令樓市一度回軟。
港元存貸比高 流動性受限
踏入2012年,內地經濟開始放緩,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大減,令上述機制略為逆轉。港元存貸比率稍稍回落至2012年7月的84%,按揭利率亦跌至2.2%。筆者預期內地經濟或許會在第四季稍為回穩,主要是因為有更多投資項目上馬,但是出口減速的格局依然難以改變。在如此半天吊的情況下,港元存貸比率和按揭利率應該不會大變。
翻看金管局過去數次的措施,其目的不外乎是限制銀行體系中的多餘流動性流進樓市,在招數上大致上離不開限制LTV,以確保一旦樓價下跌,銀行業依然穩健。
在如此保守的監管之下,就算樓市下跌,買家亦有一定的防守能力,沽貨壓力未必很大,較難出現如1997至2003年的大量銀主盤或負資產。
總括而言,QE3比QE1和QE2的「藥效」低,內地南下買樓的資金減少,港元存貸比率依然偏高,再加上金管局的新措施,QE3就算利好香港樓市亦可能影響有限。
再者,樓價由年初至今已經升近15%,這或多或少已經反映了一部分QE3的影響。QE3就算能夠短期刺激樓價,中期的影響未必是那麼大。筆者個人的預測是,QE3最多只能將香港樓價推高一成,所以仔細分析其他因素可能更為重要。
審視香港樓市.之二.之一刊9月19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