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December 2014

李嘉誠似走包玉剛舊路

包玉剛,寧波人,未夠30歲已經在上海銀行業打響名堂。戰後,包玉剛目睹共產黨將土地沒收,將資產國有化,後來發展船務。經營船務的好處是資產都浮在海上,並自有一套國際規矩,並不容易被鎖死。李嘉誠最近高調進軍飛機租賃業務,是否又在走包玉剛的舊路?按媒體報道,李氏會向不同的賣家買入多達160架飛機。行內的兩大龍頭分別是General Electric和International Leasing Finance Company(ILFC),兩者分別有約1700和1000架飛機。李氏若要在飛機租賃業佔一席位,仍然有一大段路要走。
綜合而言,飛機租賃對李氏是一舉三得:
1. 李家縱然有錢,但是過江龍到國外進行收購畢竟未必會有當地政府的祝福。飛機租賃是國際的大茶飯,主要是按照開普敦公約等國際慣例運行,並無地域國界的限制,毋須仰人鼻息。
2. 如果只有一小筆資金,要賺取高回報不難。不過,當李氏要投資的資金是以百億元計,飛機租賃業務吃進的資金多,在管理上較為方便。以ILFC為例,整家公司的員工不足300人。管理航空公司肯定遠遠比飛機租賃複雜。
3. 長和系的資產負債表穩健,融資成本低,經營飛機租賃能賺取較大的息差。ILFC的創辦人起初正是看中了AIG的AAA資產負債表才會跟他們合作。
飛機租賃現時的融資成本為LIBOR加400至500點子,然後收租能賺大概 8至10厘息,所以息差可謂相當和味。在過去兩次危機中(2001和09年),飛機租金下跌約兩成。飛機與船務有一重大差別,就是飛機製造商寥寥可數,但船廠卻到處皆是。因此,前者的供應有限,而後者的供應卻可能會大增,令船務的調整周期較長。再者,飛機的租約長,所以租賃業務有可預算的現金流。
更重要的是,租賃公司能以飛機為抵押品,向銀行借高達飛機市價七八成的金額,然後透過槓桿擴大ROE。整盤飛機租賃生意的要訣便是找便宜錢,所以如果有國開行這一類靠山,當然是無往而不利。
飛機租賃業大有可為
未來幾年出廠的飛機數量,將會達至新高。過去三四年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不俗,廉價航空大行其道,美國亦有不少飛機老化要退役,所以累積了不少飛機訂單。油價在金融海嘯後高企在90美元以上好一段時間,令航空公司有誘因換進更新科技、更省油的飛機。例如,據波音估計,B787的營運成本較B767低16%至19%。以往飛機的壽命約為25年,但隨着科技進步,飛機的退役機齡愈來愈早,令舊機的租賃更困難。當先前的訂單相繼完成,飛機融資的需求相信便會提高。隨着歐洲銀行漸漸退出需要美元融資的業務,他們開始退出飛機租賃,而一些亞洲銀行則填補了這個空缺。另外,對坐擁大量美元的主權基金而言,飛機融資亦不失為一個好的投資渠道。
李氏在過去十年基本上是主力投資在有穩定現金流的業務,然後再拿一小部分資金搞科技創投,小賭怡情。CY叫人離開香港往外闖,而香港最早往外闖者之一便是李嘉誠。哦!明白,原來李生早就是CY肚裏面條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