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January 2015

港樓市步入熊二

1年前,分析員多數預期香港樓價在2014年會下調一至兩成。當時大家擔心聯儲局 tapering,新增的一手樓供應會為二手市場帶來壓力和樓價相對收入,升至1997年高位等因素。結果,樓價在2014年升了11%,而成交量自第二季起亦開始回升。10年美國國債孳息出乎意料由3.0%跌至2.2%,支撐着樓價轉跌為升。發展商在毋須削價的環境下增加供應,中小型單位依然有用家需求。特首在4月1日愚人節時指「樓市已經不存在過熱的情況」,並修訂了雙辣招。佔中雖然持續了兩個多月,但對市面的實質影響有限。
踏入2015年,繼續看好樓市的理據愈來愈少。經常有評論認為樓宇供應短缺,每年都有2萬至3萬的用家需求支撐着樓市,所以樓價將繼續升。不過,在1997年時,大家又何嘗不是搬出香港地少人多、樓宇供應不足、內地改革開放利好本地經濟、為樓市帶來內地買家等這些理據來將高昂的樓價合理化?! 因此,我對供應短缺一說是不敢苟同。
本港一共有245萬戶人(每年約以1%增長),有267萬個單位(私人佔150萬),樓宇數量是足夠的。樓市除了有用家,亦有投資者。私人樓宇的自住用家只有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持有物業收租。就算一手樓供應不多,如果這批收租佬離場,樓價仍然可以跌個四腳朝天。因此,樓價的關鍵是利息及收入的增幅,而不是新盤的多寡。
相對收入攀至97年高位
按彭博的統計顯示,經濟學家預期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會升返3.0%,即是較現時升95點子。若然如此,樓價實在很難不跌。聯儲局暗示年中可能會加息,但加息的步伐相信不會太快。現時本港的樓宇按揭息率約為2厘,中小型單位收租的回報約為3.5厘,兩者的差距不高不低。本港去年11月的通脹為3.3%,我們畢竟還是在負利率的環境下,所以就算10年孳息升95點子,樓價亦只會有秩序地漸漸下調。收入方面,內地經濟放緩可能會拖累香港的薪金增幅。
自2009年以來,樓市的升浪已經保持了5年,但期間尚未出現一個像樣的調整。翻看歷史,上一次的樓市升浪是在2003至2008年,而再對上一次是1990至1997年(但是在1994至1995年調整了一次)。樓市是必然有周期的,目前的升勢已經差不多「時辰到」。如果形勢逆轉,樓市可能會直接步入熊市二期,因為在過去幾年買家入市時槓桿不高,避免熊市一期時大家爭相離場的情況。現時樓價相對收入已經攀升至1997年的高位,如果要返回歷史的平均水平,樓價要調整大概三四成。如果慢慢跌,隨時要跌三四年。
此外,地產股的走勢或許亦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地產股在過去一年升12%,幅度跟樓價相若。現時地產股相對 NAV 有大概 35%至40% 的折讓,這較以往 20% 的平均 NAV 折讓高。地產股的股價普遍走在樓價之前。既然近期一手樓銷情不俗,地產商樂於以貼近二手市場的價格推出新盤,上述折讓又是否反映投資者不看好樓價的未來走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