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9 April 2015

五個尋找平錢的故事

如果我們分析香港富豪的發跡之路,便宜的資金肯定是個重中之重的因素。說穿了,金融就是一個尋找平錢的過程;有了平錢,普通的資產亦可腐朽化神奇。先看幾個例子:
1. 香港小巴大王有650輛小巴,每輛牌價500萬,這些資產的理論市值為32.5億。由於巴士和港鐵的網絡不斷擴大,小巴的回報率每況愈下,而這是難以支撐現時的市價。小巴市場供應有限,只有約3000輛綠van和1300輛紅van,市場「乾」,只要有資金流入便能輕易將牌價炒高,這便形成了小巴市價高但回報率低的情況。當小巴大王在市場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他基本上便不能沽貨,一沽小巴的價格便會崩潰。換句話說,這32.5億只是紙上的價值,但實際上卻不能兌現。如果要盤活資金,其中一個辦法是用小巴作抵押從銀行借平錢,投資房地產。小巴資產的回報低唔緊要,因為資產還能用來套取資金,發展地產王國。
2. 一位創業家將自己的公司上了市,自己持有四成股份,而友好的基金則又持有四成。從創業家的角度而言,既然他已經上了岸,將整份身家放在一隻股票上風險太高。不過,如果創業家在市場上沽貨,投資者必然會擔心,股價隨之亦會下跌。因此,其中一個辦法是先將股價炒高,推高市值,在保密的情況下將股票抵押,借錢盤活資產。說到低,股票的市價就算再高,如果創業家不能輕易出售套利,這基本上亦只不過是戶口裏的幾個數字而已。
3. 一間投行的私人銀行客戶用300萬美元買入4%的優質企業債券。然後,他用這個債券作抵押,向投行借300萬美元再買入同一企業債券。假設這位客戶借錢的成本為HIBOR加150點子,經槓桿擴大後的投資回報便已經高達約6%。今時今日,6%回報着實不容易找。當然,此法的關鍵是要身家厚,因為銀行是不會隨便讓普通客戶以這麼低的成本借這麼多錢。債券的例子又跟上述兩個不同,因為債券的價值遠較穩定,貸款乘數高。在平錢的幫助下,普通的資產亦能創造出色的回報。
借錢買萬能保險收息
4. 近年來,銀行停賣了投資相連保單,但卻借錢予客戶買入萬能保險收息。簡單來說,萬能險基本上是每年派息(crediting rate);保險公司將保費投資在企業債之上,而萬能險普遍亦有保證的回報(guaranteed rate)。從銀行的角度而言,它們賣萬能險時賺了佣金,又在放貸時賺了息差,客戶亦透過槓桿將萬能險的回報擴大。整件事的關鍵是保單要夠大,否則銀行能賺的金額便不夠吸引。此項操作則較私人銀行的例子低一個檔次,只需幾百萬港元的流動資產已經有銀行肯做。新加坡及香港的銀保在高端客戶這個範疇其實有不少都是賣萬能險。
5. 內地有些民企發展到一個地步便會找尋國企入股,從而借助國企的關係取得融資。例如,光大便入股了飛機租賃,幫助後者走上新的台階。在內地,有些項目的資金根本是不會批予民企。當年的 International Leasing Finance Corporation 亦找了有AAA評級的AIG入股。
這五個尋找平錢的故事,頭兩個是教我們要懂得盤活手頭上的資產,接着的兩個是普通的資產以可以化為神奇,而最後的則反映了靠山的威力。
如果亞視拍一輯尋找平錢的故事,收視又能否起死回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