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4 June 2015

放慢腳步是為了走得更遠

香港建制派常彈的老調是經濟及民生發展比民主更實在,民主國家將大部分時間浪費在互相爭議之上,落實政策的速度慢,因此追求民主是次要。
不過,有時候放慢腳步是為了走得更遠,制度的更替雖然需要點時間,但卻能讓我們走得更遠。在印尼,當維持了30年的蘇哈圖體制倒下時,社會亦用了不少時間來適應。
蘇哈圖(Suharto,1967至1998年就任總統)出生寒微,父母離異,自小從軍,並一直平步青雲升至將軍。在1965年的政變當中,蘇哈圖把握機會獨攬大權,血洗共產黨。自此之後,印尼便踏入長達30多年的軍政混合統治。
印尼在尚未立國前只是18000個關聯不大的島,它們在19世紀被荷蘭殖民統治後,當地人到了20世紀初方始有獨立成國的意念。就算是二戰過後,印尼諸島對一國的意識依然不強,所以偶爾會有地區發起騷亂,企圖脫離印尼的中央管治。因此,軍隊對維護國家及政權的穩定相當重要。由於印尼軍隊起初是以游擊戰衝擊荷蘭的統治者,所以軍隊編制是以地區劃分,而且每一個村落的勢力都根深柢固。蘇初期的政府,有不少地區官員其實都是來自軍隊。及後,軍隊以預算不足為藉口,借勢踏入商界,染指經濟各個範疇,影響力及財力都非常大。
「導向式民主」實為集權
玩弄語言藝術是獨裁政權的常見伎倆,而印尼在蘇的帶領下便實行導向式民主(guided democracy)。蘇認為西方民主不適用於印尼,而國家必須在有識之士帶領之下進行各項民主討論,而實際上權力在他的統治下漸漸集中到自己手上。蘇的子女在父親的「祝福」下經營各種特許生意,例如兒子在南韓開汽車廠,然後汽車進口回印尼時享有免關稅優惠。雖然印尼在蘇的管治下經歷了多年高經濟增長,但裙帶資本主義卻愈來愈嚴重。權力除了會令人腐敗,亦會令人上癮。蘇沒能好好管着自己的兒女,這削弱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
隨着蘇在1998年下台,印尼便踏入了過渡期。一個運行了30多年的體制一旦要變革,必然是件難事。在1997至1998年,印尼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經濟急速放緩,物價大升,騷亂四起,學生帶頭示威要求政府變革。一萬名學生尚可用軍隊鎮壓,但有10萬名學生,軍隊隨時會掉轉槍頭。軍隊對蘇失去信心,並建議蘇讓位予當時的副總統哈比比,並確保會保障蘇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
印尼在這個轉折期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允許民間成立政黨,開放言論自由,並將權力由中央逐漸下放至地區。在這段期間,雖然政治人物依然需要軍隊的「祝福」,但軍隊在此後10年慢慢淡出政商界。這一連串的改革都是時勢逼出來,印尼的政治精英選擇犧牲部分的特權來保住政權的穩定性,但他們並非真心希望改革。因此,改革進行了一會兒便放緩下來,持續的力度並不夠強。
政府執法能力急須加強
在蘇哈圖時期,印尼有不少事務都由蘇親自決定,是高度的中央集權。印尼在二戰後沒多少公共行政的人才,初期的中央集權尚且說得通。不過,印尼是個有2億多人口的國家,如果不將權力下放至各個地區,始終難以走得太遠。現屆總統佐科(Jokowi)以弱勢政府推行改革,可謂相當困難。變革最困難的事情,是帶領整個團隊往一個方向走。印尼有白紙黑字寫下但無人遵守的法例,亦有人人皆守但從未落紙的例。執行法例的能力是印尼體制的一大問題,而在貪污依然盛行下,政策在地區落實時常被金錢扭曲。
如果不在體制上下點工夫,將政府落實政策的能力加強,印尼恐怕會政令不出雅加達。趕絕貪污,下放權力,培訓公共行政人才,這些變動雖然在短期內對推動經濟增長的助力不大,但長遠卻能幫助印尼踏上新的台階。漫談印尼之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