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6 March 2016

增加生產力 中央板斧少

內地政府在1月猛推貸款谷高樓市,但2月的新增貸款回落至7270億元人民幣,基本上跟以往的平均水平相若。一葉知秋,看來中央希望樓市的升勢不要太急,讓經濟消化產能過剩及地方政府融資的時間能夠長一點。2月深圳的樓價按年升72%、北京升45%、上海漲28%,但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樓價基本上不變。
一線城市只是佔中國整個樓市的5%至9%,就算泡沫爆破,亦未必對金融系統有太大衝擊。同時,中央又用以股換債、壞賬證券化及股本融資這三招修復銀行體系。內地2月的外滙儲備僅下跌286億美元,政府暗地裏將資本賬收緊的措施有效。由此推斷,現時的上升周期仍能繼續玩下去。
經濟中短期是受周期影響,而長遠發展則要看生產力增長。美國於1995年至2005年時的生產力平均每年以2.9%的幅度增長,但在2005年之後增幅僅為1.3%。中港股市的市盈率愈來愈低,這多少都跟生產力停滯不前有關。問題是,中國有什麼板斧改善生產力?
分拆國企難上難
內地經濟以國企主導,不少行業都缺乏競爭。在1913年的美國,僅是摩根及洛克菲勒兩大家族便合共佔了美國財富的三分一。美國雖然早在1890年已經立了反壟斷法,但政府一直到1903年才成立相關執法部門,然後再將這個部門真正地建立起來又需要時間,例如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要到1911年才分拆成各個地區性的石油公司。換句話說,政策及法例並非單憑口講便可,背後的管治架構亦相當重要。中國如果現時分拆國企促進競爭,這恐怕會令大量工人失業。國企連簡單的改革都困難重重,要分拆當然是難上加難。
翻看歷史,社會上的財富分配及上流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國在過往幾千年的歷史就基本上是在土地平均分配及高度集中之間不斷輪迴。當土地的分配較為平均,大部分民眾都有自己的土地,生產力自然較高。當土地集中在幾個人手上,民眾有大部分的收入都要還地主的債,生產力自然較差。如果一個社會相對上公平,人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建立財富,走上更高的階層,這當然會誘發生產力改善。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歐洲人自17世紀開始越洋到美國,大家都是在一片新土地上重新開始,並無什麼社會及文化的枷鎖。現時的中國,貧富相距懸殊,中下階層想要改善生活質素的階梯亦不多。
當然,促進生產力還是有其他辦法的。新加坡便大開移民之門,而理論上內地亦可以進一步開放戶口制度,讓民眾從鄉村走進城市,但問題是城市又是否有足夠的工作容納這一批人?德國在1820年引入全民教育,透過建立人力資本壯大德國。金融創新亦能提升生產力,將資金分配予效率更高的公司,但是內地目前仍然做不到這一點。科技發展雖然令我們的生活更方便,但這些科技公司對GDP的實質貢獻又有多大?
就目前而言,筆者實在看不到中央有太多板斧,中港股市市盈率偏低恐怕會是新常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