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 August 2011

內地增長黃金期已過?

縱觀近日中國局勢,筆者開始擔心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
中國過往的發展模式是由出口帶動,大批農民由鄉村走到工廠,為工業提供廉價勞動力,同時亦解決了高速城鎮化帶來的就業問題。不過,富士康(2038)的連環跳事件令我們意識到廉價勞動力亦終會有完結的一天。
筆者亦希望自己是杞人憂天,但是最近兩年的種種迹象又確實令人擔憂。金融海嘯期間,中國以其驚人的經濟增長傲視全球,令一些學者對資本主義開始動搖,漸漸接納「中國模式」般的計劃經濟。有不少官員更認為中央應該加強在調控經濟方面的角色,更嚴密地控制國內的資本配置。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重量不重質的投放
4萬億方案說白了就是以大型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但較少注重其建設之質素和效用,白白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資源。西方媒體用衛星拍下中國「鬼城」相片——投放大量金錢興建空無一人的城市;7.23高鐵事故亦是重量不重質的絕佳代表。大型基建浩用龐大資金,正好方便官員貪污,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大力推動建設高鐵有否私心,實在未可言之。
中國經濟是靠市場化改革才搞活起來,企業在互相競爭之下提升效率。我們實行計劃經濟時的苦況實在是有目共睹,畢竟我們不能要求國民個個都有雷鋒精神,不問回報為國家賣力。中國最近兩三年卻國進民退,國企佔據着不少壟斷性行業的龍頭地位,有時甚至有政策傾斜之利,以其低廉的融資成本做生意,與民爭利,令市場化步伐停滯不前。
依筆者淺見,任何改革都要遁序漸進,但又必須一氣呵成。因為改革一旦停頓,既得利益者便會漸漸坐大,屆時要再進行改革便比登天難。中國近兩三年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走回頭路,政制改革又頓足不前,連溫家寶發言亦要「出口轉內銷」。筆者暫時還想不到一個政治後台夠強硬,不怕得罪即得利益者,又肯大刀闊斧地進動改革的領導。
官商民衝突趨激烈
在民生方面,互聯網和微博的興起,大大削弱了中央封鎖消息的霸權。遇上不公之事,網民甚至會組織調查團追尋真相,徹底暴露中央制度上和施政上的各個弱點,令官商民三者的衝突轉趨激烈。建黨偉業的演員全部都有外國國籍,國內亦有不少富商和專業人士想移民,某些甚至已經把不少資產轉移國外。
司法制度不公,官民衝突不斷,人民保障不足,社會民心不穩。維穩維穩,敢問又如何維起?
有人把中國比喻成電影《生死時速》中的巴士,若果車速太低便會引發炸彈爆炸。在過去十年,中國為求增長保八,但並未成功建立恆之有效制度,仍然依靠人治而非法治,將來問題只會愈來愈多。中國市場化的步伐已經緩下來,即得利益者坐大,政制改革又毫無寸進。
泱泱大國,只屬外強中乾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