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 May 2012

雞肋變雞髀 人民幣業務是「大茶飯」


離岸人民幣業務對香港銀行來說有如雞肋。食之無味是因為銀行收取人民幣存款之後,不能相應地發放貸款,而離岸債券市場規模又較細,令一大部分存款被逼撥回結算銀行,賺取丁點兒的利息(0.629% p.a.)。棄之可惜是因為不發展人民幣業務又會落後於人。
4月12日深圳公布了一份金融改革文件,允許前海發展跨境貸款。令積存在港銀行系統的人民幣有出路,先前的雞肋頓時變成雞髀。
中銀具一定抗跌力
香港的銀行以低廉的成本取得人民幣,然後再在內地貸出,這當然是「大茶飯」。筆者周末執筆時,中銀香港(2388)的股價為24.05元,較4月11日收市時已升近11%。
筆者的淺見是該股今年依然有近兩成上升空間,有近5厘股息的情況下,亦有一定的抗跌力。
要了解人民幣業務的潛力有多大,我們先來算一條婆仔數:1)離岸人民幣存款佔中銀香港總存款18%,相當於約2000億港元;2)保守估計,跨境貸款相比把存款放結算銀行能多賺3%;3)假設貸款損失撥備為30點子。
若果中銀香港把所有人民幣存款都以跨境貸款發放出去,保守估計能多賺56億元,這相當於去年稅前盈利的23%。
中國今年經濟減速,人民幣的預期升值幅度大減,令離岸人民幣存款無甚增長。話雖如此,投資不只是單單看今年,三年後的情況可能有三:1)人民幣存款可能佔中銀香港總存款的三成;2)人民幣存款的增長應該會令港幣存款減少;3)香港貸款的息差約為120至140點子,遠遜於跨境貸款。
綜合以上三點,人民幣業務在未來三年隨時能為中銀香港帶來近四成的盈利增長。中銀香港今年的預期市盈率約為13倍,估值未算昂貴,應該還有近兩成的升值空間,長遠前景亦不俗。
過去兩年,中銀香港受惠於內保外貸,10年和11年貸款增長分別為19%和14%。簡單而言,內保就是以內地人民幣存款為抵押,外貸就是於香港借港幣或美元貸款。對企業而言,內保外貸有三大好處:1)港幣/美元貸款較內地人民幣貸款息率為低;2)還款時,人民幣可能對港幣/美元升值;3)內地水緊,要拿到貸款不容易。
鑑於人民幣今年的升值預期大減,而且金管局亦收緊內保外貸,中銀香港的港幣業務今年應該只有輕微增長。在資本方面,中銀香港的核心資本比率為12.5%,巴塞爾三對該行並無大影響。當香港銀行業陷入低增長之時,中銀香港由於在人民幣業務有近三成市佔率,有望在同行中突圍而出。
最後,筆者要申報利益:筆者現持有中銀香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