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 January 2013

「起動九龍東」要順應市場


曾蔭權在2011/1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起動九龍東」(主要是觀塘、九龍灣和啟德發展區),並希望把該區打造成香港的CBD2,令九龍東的工廈和土地「地盡其用」。有分析指出,此舉是仿效倫敦把碼頭區(Docklands)改造為該市第二個金融中心的重建工程。
本文借古鑑今,淺析倫敦重建碼頭區對「起動九龍東」有何啟示。
倫敦碼頭區前身除了是貿易中心和貨倉外,亦有不少工業,因為工業的原材料可以由水路運至工廠。到了70年代,龐大的貨櫃船開始興起,由於這些貨櫃船較難駛入泰晤士河,所以倫敦碼頭區貨運量大減。同時,倫敦碼頭區喪失了土地和勞工的成本優勢,令該區工業式微。踏入80年代初,當地有不少居民因為失去工作而遷走,令碼頭區日漸荒廢。
英金絲雀碼頭無心插柳
倫敦市政府起初並無刻意把碼頭區重建為另一個金融區,他們甚至沒有明確的計劃。市政府只是提供稅務優惠吸引企業遷入碼頭區。
而當時有一批側重高科技的工業家搬了進去,所以碼頭區初期的發展類似於一個小規模的工業園。這些工業園由於並無多大作為,近年亦開始被地產商收購興建住宅。
英國自80年代中啟動金融改革,金融區不再局限於英倫銀行附近的舊城區。瑞信當時在倫敦物色後勤中心,在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建立第二個金融區的概念方始萌生。美國公司Olympia & York(O&Y)抓緊機會,跟市政府洽談六個星期後便動土,於1988年興建寫字樓,第一棟樓於1991年落成。
O&Y的如意算盤是滙聚一批藍籌企業進駐金絲雀碼頭,但當時正值商業樓宇的衰退期,有大量寫字樓於短時間內落成;再加上碼頭區的交通配套依然欠佳,結果O&Y於1992年宣告破產。O&Y在金絲雀碼頭的項目其後由其他投資者買入,繼續發展。到了2000年,每天已經有超過4萬人在金絲雀碼頭上班。
一般人的印象是倫敦成功地把荒廢的舊碼頭重建為金融區。事實上,金融區只不過是重建中的一小部分。倫敦曾經是個繁盛的貿易中心,碼頭連綿數里,而整個碼頭區面積共為22方公里。金絲雀碼頭的商業樓宇樓高幾十層,而且非常集中。在金絲雀碼頭的商業區由頭走到尾只需時10分鐘。
重建碼頭區最難得之處,是把該區改造為一個龐大的住宅區。市政府把部分土地拍賣給地產商,沿着河邊發展優質住宅,為中產家庭提供較市區便宜的居所,建立一個距離市區不遠的新市鎮。提供的單位遠較為多,有效地吸納了大量因為工作而移居至倫敦的人口。
倫敦地鐵自1999年開始通往金絲雀碼頭,市政府亦把昔日碼頭區鐵路重修,改建為高架單軌,連接市中心和碼頭區。交通上的便利令不少人搬進碼頭區,而該區的上車盤亦只不過是30萬英鎊左右。當住宅區滙聚一定的人口後,商舖和商場便陸續進駐碼頭區,令購物更加方便。十年前,金絲雀碼頭在周末時基本上是一片死寂,但今時今日在周末則是人山人海。
交通便利成關鍵
到底香港的「起動九龍東」又能否媲美倫敦的碼頭區重建?從倫敦的金絲雀碼頭乘搭高架單軌到舊城區只須15分鐘,而20分鐘便可直達機場,飛往歐洲主要城市。
目前九龍東作為CBD2主要有兩大定位,第一是作為貿易公司集中地,第二是企業後勤中心。筆者對第一點並無異議,因為九龍東傳統上是工業和貿易區,但對第二點則有保留。
近年宏利(945)、友邦(1299)和AXA這幾家保險公司,都因為租金便宜而先後承租位觀塘的One Landmark East。沙中線於2018至20年通車後,將貫穿啟德和金鐘。如果未來要由觀塘去中環,便要先乘搭高架單軌從觀塘到啟德,再轉乘沙中線由啟德到金鐘。
九龍東雖然有東隧,但無論是去機場和往返內地皆非便利,交通配套實在是遠遠不及金絲雀碼頭。
香港的CBD1是中環,而近年九龍站和奧運站已新增不少寫字樓,因為這兩個站到中環只須10多分鐘,去機場方便,距離未來的高鐵香港站亦不遠。某程度上,九龍站和奧運站已比九龍東這個所謂的CBD2早建立起來。如果九龍東的賣點是租金便宜,自政府公布「起動九龍東」計劃至今,該區租金已上揚不少。政府牽頭把灣仔海旁的三座政府辦公大樓遷往啟德新發展區,又有多大效用?
把握東九住宅消費優勢
「起動九龍東」東施效顰,想仿效金絲雀碼頭但又缺乏交通和地區上的配套。港府刻意把九龍東定位為CBD2並非上策,反而應該順應市場讓CBD2自然跑出。九龍東當讓可以孕育出一些甲級寫字樓,但並不一定要做CBD2。我們並非否定多興建寫字樓的重要性,但CBD2不應是焦點,因為九龍東有其作為住宅和購物中心的優勢。
由於有地鐵和東隧,在港島東消費力強的居民到九龍東購物非常方便。APM和Megabox等大型商場的興起,反映九龍東成為購物中心確實有一定的市場。在住宅方面,倫敦重建碼頭區的經驗反映出連接市區的交通網絡的重要性。政府的角色應該是為九龍東重建一些基礎和交通設施,同時亦應避免拍賣面積過大的地皮,導致缺乏適當競爭。
總括而言,「起動九龍東」應該順着市場的發展而起動,有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是把政府的規劃強行加諸其身上。港府太刻意扶植的項目(例如董建華的中藥港和數碼港)反而不太成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