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August 2013

港銀盈利增幅微 炒收購首選大新

自從市場盛傳越秀集團有意收購創興銀行(1111)後,香港銀行股又再成為投資者的焦點。在內地去槓桿的大環境下,防守性較強的港銀股今年跑贏內銀股,恒生(011)及中銀香港(2388)分別升6%和3%,而建行(939)及工行(1398)則跌4%和3%。現時分析港銀股主要是看三大因素:資產質素、息差和收購合併。
香港樓市轉弱,企業負債較過往數年高,而中港經濟增長卻在放緩,這勢將令信貸成本上升。港銀去年的信貸成本僅為13點子,屬偏低水平,筆者認為長遠而言20點子至30點子較為合理。樓市雖然可能暫時見頂,但近年內房頻頻在香港投地,樓市下跌時政府更可以撤回「辣招」及減少賣地,令樓價難以回調超過三成以上。
金管局在過往幾年收緊按揭成數,樓價跌三成對銀行並無大影響。金管局亦於今年2月將新按揭的最低風險比重定為15%(先前約為7%),間接限制按揭增長。在企業方面,香港企業的負債問題不大,而恒生及中銀各自有22%及30%的貸款是於香港以外。內地國企負債高,但在某程度上有國家在背後撐腰,壞賬未必會很嚴重。因此,風險較高的實質上主要是內地民企。
淨息差的走向則較為複雜。一方面,利息回升一般有助利息差擴闊,因為債券的投資回報有望提升。同時,港銀在去年亦整體上調高貸款利率。另一方面,港銀的債券投資的年期約為2至5年,但美國現時主要是長息升,港銀受惠可能不大。再者,近年內地銀行南下打入香港市場令競爭加劇,美聯儲退市可能推高融資成本,相信都會令息差受窄。因此,息差應該只會微升,大致上抵消信貸成本上揚。換句話說,港銀的盈利增幅有限,而恒生和中銀今年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0.5和12.2倍,處於合理水平。
港銀的流動性充裕,港幣和外幣的存貸比率為82%和56%(整體為69%)。如果美國退市,最壞的情況是港銀存款減少10%至15%,這未至於會引起流動性危機,但會抽高同業拆息,壓低息差。
創興潛在升幅不大
在資本方面,恒生今年半年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為13.6%,而中銀去年年底則為12.3%,並不至於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在收購合併方面,創興銀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成為雞肋,今年上半年的股本回報僅為7.4%,淨息差為1.19%,如果賣盤亦是合情合理。創興現時的股值為1.5倍市賬率,而市盈率則是20倍以上,潛在升幅已經不大。永亨(302)和東亞(023)股權較為分散,令收購的難度增加。
相反,大新銀行(2356)由大新金融(440)持股75%,現時市賬率為0.8倍(10倍市盈率),核心資本為10%(供股機會不大),在港銀股當中值博率相對較高。不過,大新銀行亦有可能幾年也等不到買家(尤其當整個行業暫時並無增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